“我有一計,或可殺顏良。但是極為冒險。子龍,你願意一賭嗎?”</p>
“但憑驅使。”</p>
“好,先趕回白馬再議。”</p>
趙雲和韓愈帶著僅存的三千人馬趕回白馬與曹仁會合。</p>
曹仁將退兵安排跟二人細說後,韓愈直接將曹仁的想法否決了。</p>
“子孝將軍,若是大軍一同趁夜撤退必然走不遠,屆時袁軍發現白馬空城很快便會趕上我等。若是我方被延津與此處袁軍夾擊,這五萬人馬回不去官渡。”</p>
“韓兄所言也有道理,依你之見應當如何。”</p>
“每日撤一萬兵離開,剩餘人要繼續嚴加防守。子孝將軍最後一批離開。務必不能讓對方看出我方減員,如此一來才可全身而退。”</p>
曹仁聽了也認為可行,便附和道“好。第一日我先安排傷殘以及久戰士兵撤退,精兵留待最後一日與我一同撤退。不對,那韓兄你和子龍將軍呢?”</p>
“我們不退。”</p>
曹仁大驚,趕忙勸道“二位不要糊塗,你們不退豈不是拜拜送死?韓兄若是擔心斷後之事,便交由我來負責即可。”</p>
“子孝將軍放心,小子也惜命。儘管放心便是。”</p>
曹仁哪敢放心。要是韓愈和趙雲真死在此處,屆時自己可就要被懷疑是否有借刀殺人之舉。一旦處理不好,劉備以此問責騎兵與袁紹合擊,不止自己攤上事,整個曹軍都極有可能受到牽連。</p>
見曹仁慌亂,韓愈也便全盤道出了自己的計劃。曹仁聽後先是驚喜,又是擔憂。</p>
“此計雖好,但太過於冒險。真要如此做嗎?”</p>
“小子修書一封,一旦小子遇事,子孝將軍將書信交給大哥,想來大哥也不會怪罪你方。”</p>
曹仁知曉自己勸不動,兩千餘騎斷後之事他也知曉,自然能夠體會韓愈和趙雲的心情。</p>
“既然這樣,我也不再勸說。但是我會留下五千精兵給你們。若事不成,五千精兵會為你二人斷後。韓兄,你務必答應我。一旦事情不對,一定要以性命為上。”</p>
“小子感謝子孝將軍。那便如此決定。”</p>
第一日夜晚,曹洪先行帶領一萬兵馬分批次出城趕往官渡。</p>
第二日夜晚,夏侯惇也帶一萬兵馬出城。</p>
到了第三日,兩名偏將各帶五千兵馬出城。如今城內守軍僅剩下兩萬之數,每個士兵的守城壓力都翻了一番。</p>
第四日夜晚,該曹仁離開了。</p>
曹仁點齊兵馬後,給韓愈、趙雲二人留下了五千精兵。加上趙雲三千精騎合計八千人。</p>
“韓兄、子龍將軍。務必保重。”</p>
“子孝將軍放心,靜候我等凱旋。”</p>
“好!二位切莫食言。”</p>
曹仁出城後,韓愈一封書信寫下曹軍退兵之事令人加急送到袁紹中軍。恰好袁紹探子也探得消息,白馬已將兵力撤出回援延津。</p>
袁紹得知消息後十分慌張。一旦曹仁兵馬合圍延津,段煨等人處境更加艱難。</p>
“曹軍如此行為,該如何是好?”</p>
董思上前建言“為今之計,調用白馬郭監軍、顏將軍前往支援最是方便。”</p>
袁紹恍然大悟說道“對對對。就按董侄所言,速速派人告知郭圖,讓郭圖不要理會白馬,直接支援延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