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箭雨、滾木、巨石,已無法完全守住城防。曹仁下達指令,兩隊槍兵登上城牆。</p>
一有冒頭的袁軍,槍兵便一槍刺死,隨後第二隊槍兵上前,將跟上的袁軍刺死。</p>
兩隊槍兵便這麼交替著行事,袁軍耗費一日也未能登上城牆。</p>
入夜後袁軍便收兵返回,曹軍這才有了喘息的空間。</p>
第二日雙方重複著一樣的鬥爭。官渡相持一月有餘,雙方的戰意都到了極限。</p>
各隊將領來郭嘉處彙報傷亡情況。曹軍已傷亡兩萬餘人,袁軍更是付出了接近三倍的代價。</p>
夜晚趙雲陪同韓愈一同上城牆上巡視。城牆上的守兵們傷痕累累,城牆下則是早已發臭的屍體。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壓抑的讓人喘不過氣來。</p>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譙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p>
韓愈不禁脫口而出,言辭中滿是對戰爭的抱怨。封侯拜相又如何?背後都是累累枯骨堆積而成。</p>
同樣在巡視的曹操也聽到了韓愈此語,內心也不禁動搖起來。</p>
自己究竟是為了自身成就,還是為了天下百姓?早已分不清楚。大義早就成了通往野心彼岸的橋梁。</p>
曹操上前稱讚道“賢弟好詩,想不到賢弟還有如此詩才。不過七言確實少見,能做的如賢弟這般妙語更是少之又少。”</p>
這個時期基本都以五言詩為主,七言基本都是民謠或韻文。直到曹操兒子曹丕所作《燕歌行》才算是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詩。</p>
韓愈此句並非自己所寫,麵對稱讚也稍顯尷尬。</p>
“隻是有感而發罷了。”</p>
曹操歎了口氣,眼前的慘狀他自然也看在眼裡。自古以來,哪個王侯將相都逃不過一將功成萬骨枯此句。若是沒有這些犧牲,也不可能成就諸多英雄人物。</p>
但是此刻正是交戰關鍵之時,是容不得這種揭露了“英雄”真麵目、並且會打擊士氣的話語傳唱。</p>
曹操隻好語重心長地跟韓愈說道“為兄知曉賢弟看不得人間疾苦,但是一旦讓袁紹得勝,天下將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還請賢弟勿要在軍中吐此言論,恐對軍心不利。”</p>
韓愈也明白曹操的擔憂,隻能附和道“小子明白。絕不會因小子個人影響士氣。”</p>
曹操點了點頭,喊上韓愈和趙雲一同回營商討戰事。</p>
眾人接到指令都一同到來,曹操見眾人到齊,便開口說道“如今我們已堅守一月有餘,雙方的戰意都已接近極限,急需一個改變來使局麵產生變化,眾人可有想法?”</p>
要想提高士氣,在現今的情況下,最好的法子無非便是請來援兵或者一場勝利。</p>
眼下曹軍處於劣勢,想要援兵難上加難,取勝更非易事。隻要主動出擊,極有可能便會全軍覆沒。</p>
韓愈、郭嘉、周瑜三人同時有了想法。既然兵力上處於劣勢,那便製造一個不倚靠兵力的對戰機會。</p>
“鬥將。”</p>
三人異口同聲。曹操搖了搖頭反駁道“對方有呂布,我方又有何人能匹敵?”</p>
郭嘉笑著說道“不妨製定規則。雙方各派五人相鬥,先取三場者勝,人選不得重複。”</p>
“此計甚妙,”曹操大喜,隨後又開始遲疑,“可那袁紹會否答應?”</p>
周瑜接話說道“明日便先一談,隻要有條件,想來對方也會應允。畢竟袁軍的損失比我方隻多不少。”</p>
曹操點頭拍板“好,明日便與袁紹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