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正式接管袁紹手下所有軍政大權後,便將袁紹遇害一事正式公告天下。
雖然辛評逃脫後,早已與袁譚一同先行發文控訴袁尚之舉。但事實如何,外人並不知曉。直到鄴城袁尚的消息一同傳出,外界之人才有了較為完整的猜測。
曹劉孫聯軍自烏巢大捷擊退袁軍、在官渡一同舉行慶功宴後,便早已各自返回屬地發展。戰前承諾的補助,曹方一時半會也無法全額交付。在三方的見證下,曹方先行交付了一半,另一半則分三年慢慢償還。
就在官渡之戰結束不久後,三家都得知袁紹病重的消息。又過了接近一月,袁紹遇害的消息便已傳遍天下。
操與郭嘉等人一同飲酒,而除了眾人之外,曹操還多準備了一個空的酒杯。
“十年之前,我還隻是區區校尉,當時本初已立功勞,抗擊董卓之時更是以本初為盟主。想當初,那是何等意氣風發。群臣畏懼董卓之時,本初膽敢拔劍相向,一句‘我劍也未嘗不利!’,令人振奮。”
曹操一邊說著,一邊給空酒杯倒滿了酒水,隨後舉杯澆地,繼續說道“而後本初奪冀州、吞幽州,以一方諸侯勢力執掌四州之地,勢力之大令人汗顏。即便現今再度回想,仍舊令我驚懼。若是本初休養數年再度來犯,我必危矣。”
曹操端起酒杯一飲而儘後,突然改變話題說道“真是令人惋惜,本初這樣的英雄人物,竟然被自己的親生兒子給害死了。英雄死於床榻而非戰場,實在恥辱。關於冀州這件事,大家有什麼看法?”
荀彧看穿了曹操的想法,直截了當地說“主公,目前我們軍隊的糧草供應不足,如果還要繼續攻打冀州,恐怕會對我方造成不利影響。現在我們最需要做的是休養生息。”
曹操歎息一聲“唉,如果不在這個時候乘勝追擊,一旦袁譚和袁尚之間的爭鬥結束,局勢穩定下來,那我們要想平定北方就會變得異常困難。”
“那麼依照主公您的看法,袁譚和袁尚相比,誰更強大一些呢?”
曹操笑著回答“奉孝啊,難道你是在故意戲弄我不成?這明明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嘛,當然是袁尚的勢力更為強大了。”
郭嘉笑著回應道“自古立長不立賢,主公為何不借助天子的名義,冊封袁譚為冀州刺史,同時任命袁尚為青州刺史,並向袁譚提供充足的糧草和軍備物資。等到他們兩人鬥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派遣大軍去收拾殘局即可。如此一來,我方便可坐收漁利。”
“好!奉孝此計深得我心。文若,抽調糧草支援袁譚應可負擔吧?”曹操大喜,又有些羞愧的詢問荀彧一聲。畢竟此回大戰後勤壓力全在荀彧身上,若是換個人來未必能夠保證供應全軍包括聯軍的支出。
荀彧歎了口氣。他自然也明白平定北方的重要性,心中盤算了一番後開口說道“分批供應的話,應無大礙。”
“好!那便按此計行事。”
天子的詔令也很快傳到各個諸侯手中,所有人都看出這是一條二虎相食之計,卻也是從袁紹橫死開始,袁家二子就注定無法逃脫的宿命。
對袁方形勢高度關注的也不止曹操勢力,呂布方和劉備方也持續關注著北方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