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被說的熱血沸騰,因為他剛才也試過了,‘放血’後,的確感到了放鬆。
之後就是一係列的培訓。教他們先建群,從身邊信得過的,差不多處境的朋友下手,然後人傳人,壯大這個群。
可以先聊自己的處境,偶爾也可以用善意的謊言,引起群成員的共鳴,拉近群成員之間的距離。再找一個壓力巨大的契機,比如開學分班考,期中期末考之類的大考,把‘放血’泄壓的方式,以‘敢不敢’遊戲的形式公布出去,挑選出一批忠實擁護‘敢不敢’的成員。
還把‘敢不敢’的規則,公布在了群裡。
並私下警告了蔡某,讓他不能把這些情況告訴彆人,哪怕是群成員也不能透露這個軟件以及‘拯救’組織的事情。
並威脅蔡某,如果透露出去,‘拯救’組織無處不在,到時候不止他會受傷,家裡人都彆想好過。還把蔡某的個人信息,做成了一張表,發給他看,表示‘拯救’組織無所不知。
打一棍子又給顆甜棗。
鼓勵蔡某,學生這個群體是最容易被‘拯救’的,隻要蔡某按照組織的步驟,按部就班,絕對很快就會成為組織的一員,將來組織在z國壯大後,他也算是組織在z國的元老,以及開拓者。
蔡某內心害怕,但更多的是心潮澎湃。他最終還是按照對方給的步驟建了群,招募群成員,這才釀成了南某的慘劇。”
白局長說累了,又喝了口茶:“這些都是那個‘學習群’群主蔡某的口述,警方並沒有找到他口中說的那個‘敢不敢’軟件。但很明顯,他被洗腦了。
蔡某說是培訓後,他們全體被要求,刪除這個軟件,甚至必須進行三次以上手機重置。警方甚至去網吧,查了蔡某說的那台電腦,都找不到任何線索,於是想重新下載‘敢不敢’軟件,但都不是那個聊天軟件。案件到此處就斷了。
這個案子,被上報到了國安局,引起了國家的重視。之後更是將此案命名為‘125案件’,作為典型,下發到各省市,希望引起重視。
當時,國家就懷疑,這樣的情況,怕不僅僅在南島存在。為此,公安部門聯合教育局,在全國範圍,開展了‘有關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講座,希望引起全國師生及家長的注意。
不過,‘拯救’組織很狡猾,之後國家網絡安全部門對全國的網絡安全,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檢查維護,都沒有發現任何被入侵或翻牆的行為。
這就表示,‘拯救’組織的人,應該發現了我們的行動,偷偷潛伏了起來。
竹葉,這次你的發現,不光是對蓮山市有重大的意義,更是對全國範圍內的學生,甚至對國家,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此時的烏竹葉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她原以為,這次的探案任務很簡單,畢竟任務對象最後是自殺,這就表示凶手就是她自己。而導致任務對象自殺的,是那個“學習群”,那麼間接害死任務對象的,就應該是這個“學習群”的群主。
隻是因為任務對象希望解散“學習群”,烏竹葉才不敢直接找群主,畢竟,誰知道群主解散後,會不會重新建一個一樣的群。
烏竹葉需要從本質瓦解這個群,讓群成員都能意識到,“放血”這種泄壓方式,根本不是真的在幫助他們泄壓,這隻是通過心理暗示等方麵,騙過了人腦。
這種方式不僅不能真正幫助他們泄壓,還會讓他們對此產生依賴,這是一種會成癮的行為,就像以前的鴉片,根本不可取。嚴重的,會讓人沉溺其中,最後的結局就是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