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來陽(1 / 2)

照夜行 未敘 4349 字 8個月前

《照夜行》全本免費閱讀

阿柔麵色未見慌亂,“我的確師承雲影派,你沒有看錯。”

司言淺笑著鬆了手,放開對阿柔的禁錮。

“當然,故淵門門主的智謀手段,也同樣讓人佩服。”阿柔稍稍活動了下胳膊,“朝廷官員、王公貴族,皆在你的棋盤之中。”

“此話怎講?”司言似乎覺得很有意思。

“我原本以為,故淵門會插手此事,源於我寫的那封求救信,現在看來卻並非如此。”阿柔說道,“荒廟那晚你曾說過,隻有讓張家人在朝堂之中揭露宣睿侯的罪行,煙雲四州的百姓疾苦才能傳入天子之耳。我那時便在想,你一介江湖中人,憑什麼認為自己有能力把張家人的證據上呈朝堂?後來我才想明白,故淵門恐怕早就算計好要涉入朝局之中,而護送張家人,是你向承王示好的第一步。”

“半分不假,在下佩服。”司言被戳穿了也並不惱,保持著一貫雲淡風輕的笑意。

“那茶樓的小二,該是你的人吧?”

司言一挑眉,玩味地說道:“這你又知道了?”

“來陽地方偏僻,消息閉塞,平日裡計較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於廟堂之上的紛爭根本一竅不通,又是從哪裡來的傳言,說承王殿下不日就將抵達來陽?”阿柔雙手抱胸,背靠著牆,“你這樣大張旗鼓地將傳言散播出去,想必一定是有事實依據的吧,興許殿下本人早就到達來陽了。”

“不錯,那茶樓的確是故淵門的產業,消息也是我故意放出去的。”司言讚賞地看向阿柔,“聖上指派承王殿下來此剿匪,必定會得罪朝中一大批以宣睿侯為首的懷王黨,從今往後,便是想要低調也不可能了。朝廷原先對於匪患不聞不問,任憑其發展壯大、禍害百姓。然而就在此時,承王殿下來了,西南一帶所有百姓和官員都會知道,究竟是誰將要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阿柔不屑地嗤笑了一聲,毫不掩蓋語氣中的嘲諷之意,“門主好算計,先將張家一行人送到承王眼前,又助他剿滅匪窩、立下功德。待承王殿下回京,這朝廷也該變天了。煙雲四州的百姓,在你眼中,不過是用來積德立威的棋子而已。”

“阿柔非要這麼想,我也沒有辦法。”司言既不惱怒,也不羞愧,隻是平淡地說,“但在我看來,隻要最終能達到善意的目的,動機單純與否又怎樣呢?”

阿柔冷哼一聲,不欲同他這番理論爭辯。

司言見她不說話,便主動貼上來,在她耳側說道:“我是動機不純,那阿柔你呢?荒廟之夜,承王派來護送張家人的精兵或多或少都受了傷,隻有你一人毫發無損,究竟是你身手登峰造極,還是那蒙麵首領不願傷你?懷王指使雲影派一路追殺張家人,你的武功又師承雲影派。阿柔,你倒是說說,我們兩個之間,究竟是誰更可疑一點?”

“你不必在這裡拐彎抹角。以故淵門的本事,要查清我的身份,還不是易如反掌。”阿柔不動聲色地拉開了和司言的距離。

“年紀輕輕,師從雲影,擅使短刃。身在江湖,卻熟悉廟堂紛爭。身份尊貴,又與張家有一段淵源。我這些日子思來想去,還真就想出了一個人選。”司言看向阿柔,一字一句地說道,“景西王戚葉臨之女,戚雪柔。”

景西王戚葉臨,素來有大昭第一武將之稱,十七八歲時就披甲上陣、征戰四方。再到後來,西北邊境的赫月族蠢蠢欲動,屢屢侵犯大昭邊境,聖上親封戚葉臨為景西王,鎮守西北邊疆。早年間邊境不穩,爆發過一次動亂。當時細作入侵,四處屠戮,就連王妃也不幸殞命於戰火之中。景西王悲痛欲絕,將次子和幼女送到雲影山,托時任雲影派掌門的花震照顧。戚葉臨與長子戚思辰浴血奮戰,用了三年的時間,將赫月族六個部落全部收服,滅其不軌之心。此後每年,六個部落的首領都要定期上貢大昭皇帝,以表歸順之心。邊境大小蠻夷之族,但凡聽到景西王的名號,無不聞風喪膽。

當年被送入雲影山的戚家幼女正是阿柔。西北大亂之時,二哥戚思彥遭遇細作暗算,身中奇毒、奄奄一息。當時甚有名望的醫藥世家——江北孫家的掌門人帶領三十門徒,不遠千裡,支援邊疆。孫聖手與門徒不眠不休許多日夜,終於研究出此毒解法,堪堪撿回了戚思彥的一條命。而孫聖手之女,正是岐州張知州的正妻。

因念著這份舊情,戚雪柔才會對張夫人及其兒女拚死相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