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命運論(1 / 2)

帝女權途 彼拾林夕 5024 字 2個月前

《帝女權途》全本免費閱讀

那是一座沉在海底的孤島,島上的建築是她從未見過的材質所造,比城牆還要堅固,卻也已經殘破不堪,訴說著亙古的孤涼。

島上的一切於她而言都很陌生。但不知為何,當靈魂接近那座島嶼時,她的胸膛異常的熾熱。

她費心鑽研島上任何與文字相關的東西,很久很久之後終於弄清了這座島上的秘密。

天道循環,生生不息。這座島所承載的,是後世之人在一場注定的滅世之災中,集結所有智慧,留存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屬於人類的結晶。

不知是該喜還是憂,她的名字也留存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寥寥幾筆的概括,無人知她曾流落民間,隻道她是黎國的溫華公主,是黎王獻給匈奴的和親公主。

黎武王二十五年,匈奴王這單於率使來朝,求娶王之女溫華公主。武王李奕布告天下《遺匈奴和親書》。

原來父王的諡號是“武”。

既是窮兵黷武的武,也是彰顯武德的武。

江朝末年以來的大分裂時期在後世的史書上,占據了極厚的篇章。這一時期,初期是地方都督各自為政,江朝名存實亡。隨著江哀帝被宦官鴆殺,天下才真正陷入軍政割據的局麵。膠東都督首先自立為王。但槍打出頭鳥,他的下場也並不好。

黎國建國稱王的時候雖說並不算早,但在史書上的篇章並不比任何一個江末以來的邦國少。

厚重的黎國史,她也隻占了那麼短短兩句話。

其實這對於一個並無建樹的公主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榮幸。需知,多少公子王孫,連個名姓都沒有在史書中留下。

她隻是在看下去後覺得感慨,她雖在黎國史上隻占據了兩句話,可在順朝的史書上,竟然有著多出數倍的記載。

其中尤以因功績卓著而單獨列傳的《魏相傳》中,在那篇列傳中,君寰宇並不意外魏衍在後世會有那麼高的評價,影響千古,那個人天生就是來匡扶社稷,為相治國的。馮拘能得天下,守天下,傳天下,魏衍功不可沒。

《魏相傳》中載,魏衍嘗為黎國溫華公主送上最後一程。至晚年,與友人會客,言“溫華公主者,巾幗無雙。”甚至還添油加醋地描寫了一段她與魏衍合謀誅楚山的場景。雖說史官們添油加醋是常事,可對於當事人來說,怎麼看都覺得有些奇奇怪怪。

是,她與魏衍合謀殺楚山是不假。但魏衍何時“許以萬金,諾以情深”了。她總算明白那本列傳裡為何她的篇幅會多了,合著是為了給魏衍添個“紅顏知己”讓故事多些趣味性啊。然而魏衍本就是一個滿身才華又有大智慧大胸懷的相才,他們合謀殺楚山時是一見如故,但那也隻是知己之情。

“若坐於奉天殿的人是公主,衍願傾儘才力,扶君匡國。”

魏衍的這句話,第一次讓她受到了內心深處的震撼。她想到了曾經威震四海的父王,想到以女子之身在黎王朝運籌帷幄了數十年的母後,想到胸懷遠誌的長兄,然而最終坐在奉天殿又親手毀了奉天殿的,卻是她那最不成器的兄弟。

那個殘暴無能的廢物都可以,若是她也可以……她一定不會讓黎國百年經營就這麼灰飛煙滅。

隻是那時一切都晚了,她能做的,唯有以蠱毒的手段,清除楚山這個一手養大了她,卻又從一開始就懷有異心的後晉謀臣。世人皆以為她的目的是為了報仇,想不到最懂她的人卻是魏衍。

高山流水遇知音,魏衍之才華,和與她契合的知己情,這輩子君寰宇是無論如何,都要把人拉攏到自己麾下的。

良臣易得,照著後世的人物列傳找就是了,民心卻是難得。

自上古以來,爭權奪利似乎永遠隻是世家貴族及士層武將的事。青銅時代的幾個朝代之亡,是因昏君誤國,諸侯崛起。哪怕是江朝,即便在江朝末年,也起過幾次庶民的起義,但都是毛毛雨罷了,遠不及地方軍政的威脅。

可看後世史書,順室汲取了前代所有王朝覆滅的經驗,可最終還是亡於庶民之手。順之後的王朝也屢屢吸取經驗,但再強盛的王朝,一旦出現了民意不向的傾向,離亂世亡國也不遠了。

若說這些還不足以讓君寰宇重視庶民的力量。當她看到數千年後,一個完全不同於江、黎、順乃至後麵無數朝代的國家建立的過程時,她是徹底被震撼住了。

同時,一個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論更讓她震撼的言論也縈繞於心,久久不能釋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