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赴蒼梧(2 / 2)

帝女權途 彼拾林夕 3790 字 1個月前

“便是隻有一線希望,我也不會放棄的。”淳於王後堅定地說。

每每提及那個不知生死的真女兒,縈繞在二人中間的都是化不開的焦愁。黎王奕說了幾句又回到政事上來:“下個月朕打算派葉知書赴任蒼梧城,你意下如何?”

“王上打算讓知書去蒼梧城,可他才十五歲,您不是打算讓他先去軍中曆練兩年,再回來同他父親學習政務的嗎?而且他這麼小,沒有半點處理政務的經驗,去了蒼梧城能做什麼?”淳於王後頗為不解。

黎王:“葉家世代效忠黎國,葉策更是給大黎生了幾個好兒女,每一個都是國之棟梁。你也知道,這個世界上朕最信重的人,除了你,就是葉琛。葉琛帶兵打仗不如他大哥葉晟,論辯謀斷不如他三弟葉得。但做事穩紮穩打,對什麼事情都精通三分,他的獨子葉知書,也是葉家這一輩的小年輕中,最得朕心意的。將來,不止葉家的門楣要靠他撐起來,黎國的江山社稷也需要他來輔佐啊。”

黎王登基數載,那些一路跟著他走過來的文臣武將們,也逐漸走向了中年甚至暮年。朝廷需要新鮮的血液。可惜,虎父犬子,而今他委以重任的大臣們,他們的下一代出類拔萃的太少。

“王上想培養知書,臣妾明白。隻是蒼梧城偏遠,王上怎麼會選了那裡?”淳於王後仔細思量一番,蒼梧城地處南域,語言、文化、風土人情都與黎國大相徑庭,納入黎國版圖也才十幾年……等等,淳於王後反應了過來,“您是想培養知書,去治理列國遺民?”

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人生觀世界觀正處於養成的關鍵時期,背井離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切從新開始,是最容易培養出一個適應性強的人出來的。

在黎王登基的前十幾年,黎國一舉拿下越、晉、乾三國。越國和晉國與黎國地理位置相近,拿下後治理起來也相對簡單。但到了乾國,就有千裡之遙了,得益於先祖們的統一偉業,雖然各國早已實現了書同文、車同軌。但在需要和習俗上仍謬以千裡。

早前江朝統一天下的時候,為了促進各地的融合,那時候的君臣就已經想破了腦袋,甚至屢次實行強行移民政策。雖然不近人情,但也頗有成效。可是天下分裂這麼多年,各國之間商貿廢弛,民不敢移。

國家分裂還能有合並的時候,可若是民心都分裂了,就很難再融合在一起了。

隻是將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十五歲少年,剛開局就投入到南域這等異族之地來培養如何治理列國遺民的地獄模式……怎麼著都有點不太像乾人事的樣子。不過黎王下此決定,必然是也和葉家通過氣了。嗯,葉琛自己都覺得沒問題,那就這樣吧。

這並非是葉知書第一次出遠門。他們家代代諫臣,至曾祖父時,與先黎宣王不睦,悲憤離開奉京,受當時的大將所邀,入軍營為幕僚,從此葉家就開始了文臣武臣並馭。幸而,先孝文王和當今的黎王奕都是舉世罕見的明君。他們對臣子不僅有絕對的掌控,也有絕對的信任。

葉知書的父親和三叔就是承了文臣的路,三叔能言善辯,縱橫捭闔,是為當朝宰相,雖因各種原因經曆兩貶兩複,但依然深受重用。父親性子耿直,沉默寡言,是黎王奕的伴讀,也是黎王奕最信重的心腹。大伯從小長在軍營,武藝高強,精通兵法,雖非名將,也頗有威望。

作為葉家的孩子,葉知書從小就在文韜武略的氛圍下影響。

小姑姑經商,常年走南闖北,葉知書幼時得幸和她一起見識過許多地方。

不過這還是他第一次到蒼梧城來。

明明才五月,卻已經頗為燥熱。

蒼梧城的城主在去歲被抄家下獄,蒼梧城原本城主府裡一應官員幾乎都被連鍋端了,現在衙署裡主事的人是黎王從河東調過來的州官,有多年的治理地方經驗。但是治理一個風土人情與黎國大相徑庭的地方,也頗為不易。

他與葉知書攀談一番,一邊感慨不愧是葉家子,小小年紀就有這般談吐才華,日後必為良臣啊。一邊又遺憾,可惜了還是小小年紀的時候,初出茅廬雖有才華卻沒有經驗,治大國如烹小鮮,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地方郡州也一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