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黃金兜底他與徐子陵都放下了心,這筆不菲的財富在天下大多數地方都能購置不錯的宅院了,完全可以在接到素素之後將她與衛貞貞安置好。
四人沿著官道而行,許久之後都不見揚州城裡有追兵出現,這讓祝龍頗為意外。
原著裡江都揚州的政治地位奇高,乃是天下三大堅城之一,僅次於洛陽與長安。按理說這樣的巨城肯定駐紮有重兵,可他近乎打臉般地鬨事竟沒引來揚州城的追兵也算是挺稀奇的。
殊不知揚州大總管尉遲勝聽了手下彙報後隻是讓人簽發海捕文書,哪有派兵追緝的心思。
私下裡尉遲勝還對心腹如此說道:“如此武力強橫的逆賊,讓那昏君去頭疼好了。”
的的確確,祝龍前前後後打倒的兵丁足有上百之多,其中還有少部分沒捱到救治就咽了氣。
對祝龍而言,沒有用武器隻是用手腳將這些兵丁打趴下已經是手下留情。不過城門口的守軍數量也不算少,他又嫌麻煩打算速戰速決,用的力並不算太小。
有些倒黴的兵丁挨的拳腳超出了他們身體的承受能力,甚至有人內臟被打爆的。
事後揚州官方驗傷驗屍時得出的結論是行凶者力大無窮兼且行動如風,動手時彆說用兵刃,就連內力都沒用上,完全憑著外家功夫打倒了這百餘名兵丁,其中不乏上過戰場的精銳士卒。
這人最後叫囂時自稱狂刀,那其最可怕的功夫應該是在刀法上。而他們推斷這人在刀法之外,外家功夫怕是已經練至登峰造極,不用拘泥於招式,舉手投足間就有莫大的威力,棘手程度隻怕遠超推山手石龍這個級數的高手。
尉遲勝也不是傻的,冒險去追捕這樣的高手,一旦對方用了兵器,自己得損失多少人手才能將之拿下?
他尉遲勝忠心的可不是楊廣,而是宇文閥,曾經的北周皇室。
四人行進速度並不算快,一直到第二天才在一處驛站中弄到一輛馬車。
頗為老舊的馬車內裡被祝龍重新布置了一番,下麵鋪得柔軟舒適了不少。
三人分彆嘗試駕車,衛貞貞則是儘量不出馬車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好在祝龍並不心急。原著中雙龍是在外麵磨礪浪蕩了挺久才趕到滎陽找到素素,而此時距離他們上次失散時間並不算長。
衛貞貞生性柔弱,永遠都是怯生生的模樣,此時已然一副認命的樣子,三個男人說什麼便是什麼。
一路上祝龍一邊給他們科普他所知的江湖上那些頂級門派和大勢力的信息,一邊也不忘給他們灌輸自己對於所謂正道,也就是佛道兩門以及魔門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讓兩人開始對民族大義有了初步的認知。
原著中這兩個家夥說難聽點就有點重恩情而輕大義。因為傅君婥的緣故,對於高麗傅采林一脈幾乎有著天然的親近。而後來的人生軌跡中,他們與跋鋒寒,突利,菩薩等人成了生死之交。
慈航靜齋、淨念禪宗以及寧道奇所代表的正道玄門。明麵上以陰葵派為首的魔門兩派六道,邪王陰後等魔門頂級高手,這都是此時的雙龍過去從未接觸過甚至聽聞過的隱秘。
祝龍並不掩飾對所謂正道玄門做事不擇手段的鄙夷。提到邪王石之軒則頗為感慨。
原著中裴世矩便是石之軒在大隋朝堂上的化身。此人用計分化突厥直接導致了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
分裂之後,僅僅一個DTZ依舊壓得中原幾乎喘不過氣來,諸多有意爭天下的軍閥或起義軍向DTZ稱臣,其中就有後來得了天下的李淵。
而西突厥在原著中似乎稍弱於DTZ,可長時間與DTZ不合甚至分庭抗禮,可見其實力也是雄厚得很。
在祝龍看來,若不是裴世矩的謀劃成功,一個完成的強盛突厥搞不好就趁著大隋風雨飄搖中原動蕩之時打了進來。
就算草原部族未必能在中原站住腳跟,可突厥那時候兵鋒極盛,一路打進來根本不可能有對手。那種情況下,本就飽受戰亂的中原要遭多大的罪,要死多少人才能渡過這一劫?
不客氣地說,是裴世矩也好,是石之軒也好,這位的實際功績,哪怕說民族英雄有些勉強,可稱其一聲中原的功臣絕不為過。
相比較之下,所謂的正道,無論是佛門還是道門,對於中原百姓的貢獻加起來也比不上前者一個零頭吧?
然而原著中,好人壞人正派邪派都是佛門說了算,寧道奇作為道門第一人更是好像完全稱了佛門的打手,指哪打哪,比佛門自己人都要用得趁手,簡直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