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板上,世界本源增加了15點,總共已經有了45點。
他沒有當麵打開木盒,防的是內裡可能有什麼厲害機關什麼的。反正收進空間,隻要是真貨必然就能在麵板上顯示出來。
“你就這般收起來了,也不看一下?”師妃暄有些鬱悶,自己為了走出這一步,說動師傅又等了這好幾天,沒想到對方看都不看一眼。
“我信你。”祝龍確信東西沒錯也就樂得故作信任。
終於是又將主線任務往前推進了一截,他心情好了許多,尋了處平整處取出案幾和凳子,擺上異界水果與飲料,招呼師妃暄坐下。
後續和氏璧說不定也要對方去從佛門手裡拿出來,倒是不好太過失利。
祝龍骨子裡還是講道理的人,雖然不齒靜齋的做派,對師妃暄也無好感,可到現在畢竟是他單方麵在壓迫對方。
雖然黑暗對他們不構成阻礙,可祝龍還是找了個小巧的台燈出來照明。
這種用通用點買來的科技產物並不貴,用的是太陽能電池,他也準備了不少。
師妃暄驚訝於對方所說儲物法寶的容量之大。隨身放武器防具吃食飲水這些也就罷了,連帶案幾坐墩都隨意取放,這當真是有些奢侈了。
在祝龍邀請下,她也沒太過矜持,取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水果慢慢品嘗。
那是祝龍從精靈妹子那裡得到的饋贈,是一種特彆清甜爽口的青色果子,倒也沒什麼特殊的效果。
“我聽聞佛門原本想要代天選帝,挑出所謂的明主?”師妃暄如此配合,祝龍打算開誠布公與對方談一下。
“此事不正是神將你傳出來的麼?”師妃暄小心地‘大膽’試探,用一種頗為親近又帶著絲絲怨氣地口吻說到。
“確是我讓杜伏威傳的。”祝龍也不屑去否認,“若沒我作梗,原本該是由寧道奇大張旗鼓地將和氏璧交給你,再由你這個佛門代言人考校那些爭天下的草莽龍蛇,一番操作之後選出所謂的明主,大致是這樣吧?”
師妃暄不動聲色:“此事佛道兩門尚未定下,神將便想得這麼遠,莫非未來得天下者,神將已有屬意之人?”
“都說出家人六根清淨,不問凡塵,為何到這一代佛門要插手中原王朝更迭?”祝龍也不正麵回答她,隻是麵無表情地反問。
師妃暄頓覺不妙。如果對方說出自己屬意的霸主人選,隻要是佛門能接受的,大不了她回去說動靜齋和整個佛門一同支持,總歸能讓局麵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可這人直接詢問起佛門的目的,言下之意似是並不希望佛門介入其中,這無疑就跟佛門經過多年商討謀劃的大勢相悖。
要知道佛門代天選帝的計劃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某個人提出就定下的,這其中的謀劃奔走以及先期布局所牽扯的人力物力多到驚人。
“佛門自漢代傳入中土,發展至今已經是興盛一時,風頭蓋過了道門。”見師妃暄不說話,祝龍索性繼續開口,“可在我看來,佛門已經偏離了教派應有的軌道。縱使沒有我介入,你佛門代天選帝成功,遲早也會為王朝所忌,由盛轉衰。”
師妃暄對祝龍的說法方式漸漸習慣,斟酌著言語道:“楊廣暴政,三征高麗,開鑿運河,修建行宮,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神將你殺死楊廣雖是順應天命,可當知戰亂四起,苦的還是萬千黎民。佛門所圖,不過是儘快結束這亂世,選出明主建立新朝,讓百姓休養生息天下大治。”
“所以,你們靜齋主張由北統南?”
原著中梵清惠和宋缺最大的矛盾也就在此。
梵清惠主張由北統南,民族大融合。而宋缺則堅持漢統,力主由南統北。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識形態,也注定了兩人不能真正走到一起。
“楊堅統一天下,實則促成了胡漢融合。若繼位者不是楊廣而是守成之君,則能安撫四夷讓天下得以休養生息。”師妃暄闡述著佛門和靜齋教授的,她自己所理解的觀點,“漢民人口占著優勢,經濟與文化亦是,可為何近代以來屢屢受挫於外族?
中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漢民相較域外各族要安定富足得多,長久以來便少了幾分刻苦悍勇,南方漢民尤為嚴重。
而北方漢民多年來與外族作戰,多地胡漢混雜,本就處於半融合中。眼前大勢,若是由北統南,各族融合必然快於由南統北,早日結束各族間的征戰,便可早日讓天下平定,百姓安樂。”
說起天下大勢師妃暄就有些滔滔不絕,畢竟她近些年來被灌輸最多和用功最多的就是這方麵。
“但這都是你從小所學所想,也是佛門希望你具備的觀點。”祝龍毫不客氣地反駁她,“佛門從印度傳入中土,哦,現在該是叫天竺還是身毒是吧?可印度那是個什麼破地方?再給他一千年,還是落後到以手抓飯,一邊站在恒河裡洗澡一邊取恒河水做飯飲用的垃圾國度。”
祝龍學問不行,但好歹網絡和新聞上看得多。現在跟師妃暄辯論天下大勢和一些大道理,他未必說得過,但扯到佛門發源地,順帶噴一下印度阿三他可是一點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