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進,邑台郡、鶴縣、嵐台三地的乾旱愈發嚴重,五月初開始就沒有下一滴雨,這三地雖然前後都臨著山,但是中間完全是一片片平坦開闊的平原,沒有山陰遮擋,湖泊河流裡的水流失得很快,本就淺流的水位下降了近三尺(一米左右),就連筒車都很難將水送上來。
因此農田裡種的作物陸陸續續地枯死。
邑台、鶴縣、嵐台三地的百姓,有的在乾旱顯露之初就離開了,或是往南或是往北,但是還有一些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願意背井離鄉的,還待在這裡。
“大人,碧瓦村還有十多戶人沒有離開,前些天第三趟護送百信過樂馬山的隊伍已經出發了,剩下的這些人要怎麼辦?”鶴縣衙役憂心忡忡地對縣令稟報道。
“沒有跟他們說災情結束還能回來嗎?”縣令問。
“說是說了,但……”
這個衙役還沒說完,就有衙役抓著幾個人推進來,稟告道,“大人,我等抓到這幾個地痞流氓趁著各處無人到處偷竊打砸!”
縣令有些頭疼,揮揮手,“又是你們幾個……先給他們關牢裡吧,現在也沒空管他們的事。”
說完之後,縣令又問,“有瓊安的傳信送到嗎?賑災的隊伍什麼時候到?”
衙役搖頭。
縣令愈發頭疼。
現在鶴縣……彆說鶴縣了,包括邑台郡和嵐台,本來都是要安排百姓先往滿山遷徙的,但是有不少不聽從安排的百姓都往北走了,也不知道是從哪兒傳出的消息,說丹林郡接納流民,然後就有不少人吵著嚷著要往丹林郡去,縣令也知道這其中必然有不對勁的地方,但是災情本來就已經讓他忙得焦頭爛額了,他一時之間也找不到趁亂生事傳揚這話的人藏在哪裡。
縣令幾乎都已經可以預見到自己頭頂上的官帽不保了。
縣令當然不會想到,在這其中搞事的人甚至還不止一波,他當然是找不到的。
北方士族對於這旱災可算是樂見其成,雖然隨著旱災加劇,災情也有往邊上蔓延的趨勢,波及到了一點丹林郡的邊緣地區,但是在怎麼樣丹林郡禹城的那些大士族都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正相反的,這對於他們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丹林郡的各方勢力在此之前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中,就是你家養兵,我家也養兵,養了多少大家都是藏著掖著的,就怕暴露出去被人發現比彆人家的少,然後被算計吞並了。
但是毫無疑問,胡家必然是丹林郡蓄兵最多的士族。
現在出現了這些流民,各個士族抓緊機會,都可以收攏不少流民進軍隊,是一波很大的增強。
不過各個士族想要的隻有青壯年,或許還有收一些半大的孩子進府當奴仆,對於逃難而來的老弱病殘則是頗為嫌棄。
“公子,城外又來了一千多的流民,青壯年都已經被挑走,剩下的就隻有老弱婦孺了,還是……?”
“送些水去,施以薄粥,若是兩日無家族接納,就引他們去莊子上。”
那下屬有些擔憂:“公子,為何不挑些青壯年收納?這樣一來人都被各大家族挑光了,公子你根本就什麼都沒落著啊,我們儲備的糧食也供不了這麼多人的。”
“那你覺得你家公子為何不挑些青壯年收入麾下?”陳群青淡淡道。
“屬下不知。”那屬下搖搖頭。
“這些流民還太明顯了。”陳群青輕輕道,“各大家族看似隻挑了青壯年走,實際上都還在緊密關注著城外,就打算看看每一家都帶走了多少人,把人帶到哪兒去呢。”
“我寄居在胡家,若是真的出手招攬,胡家家主恐怕第一個就要翻臉。”
“那公子為何和要給災民送水和粥,這會不會也引起忌憚啊?”
“無礙。”陳群青說,“我一慣表現出的就是會心軟幫助弱者的模樣,隻是一些老弱病殘,他們也許會注意,但不會做什麼。”
“至於施予水和薄粥,民心於我有益,得民心者得天下。”陳群青笑了一下,回身看向房中的另一個人,“範先生,如此可對?”
被提到的那範先生——範元正,摸著山羊胡頷首,“正是如此,民心是一把了不得的武器,公子隻要穩紮穩打,任由丹林各世家爭搶,自然可做最後的漁翁,切莫不可心急。”
“範先生還請放心,我並非雲州府盧知府。”陳群青坐回桌邊,與範元正下那一把未下完的棋局,等到棋局結束,他抬眼望向窗外,看著那萬裡無雲的天際,歎了口氣,“這乾旱,可真是來勢洶洶啊。”
“誰說不是呢。”範元正淡淡地偏頭看了一眼,對陳群青說,“公子不妨使人對那胡家家主出上一計。”
“哦?何計?”陳群青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當今皇帝在於三年前登基,如今不過是登基第三年,就迎來如此大旱,怕不是上天在降下天罰,以此表示對當今皇帝的不滿。”範元正說,“胡家家主這兩年來隨著勢力增強,愈發野心勃勃,兩年前他也許不會采納這個計謀,但是現在有八成可能會采納。”
“況且,隻要恰巧讓胡守真聽到,就算胡家家主不用,胡守真也會去做。”
“善。”陳群青笑了。
而另一邊,趙東來就比陳群青這邊忙得多了。他就算手頭還沒什麼勢力,但是到底還是有些運道在身上的,還有前世的記憶。他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知道自己前世的謀士武將現在都在哪裡,在乾什麼。
在邑台郡、鶴縣以及嵐台的旱災發生之前,丹林郡內就有不少百姓迫於士族的欺壓和地租賦稅,選擇落草為寇。
這些人落草為寇後把寨子藏在了丹林郡周圍一圈的十萬大山裡,時不時就變動一下位置,就算士族世家們想要找到他們剿匪也很難抓住這群人的蹤跡。趙東來知道這個時候這群人是把匪寨轉移到了狄山上,借著這次旱災收攏了不少流民,還大膽地進丹林郡的另一個城,雲陽城兩個小士族的糧倉。
而這群落草為寇的百姓的首領,他們的大當家,叫做莫飛,在未來會是自己手下的一員大將,天生力大無窮。
趙東來上輩子也是在這次收服莫飛,以匪寨的勢力招收了不少流民,有了第一支軍隊。
這一次趙東來當然也不打算放棄這個近在眼前的大將。
所以在城外流民聚集的時候,趙東來觀察幾日找出了混進流民裡的匪寨的人,在他們悄悄帶著流民回匪寨的時候跟上去,又故意暴露被抓,順利混進匪寨。
不過不知道怎麼回事,狄山匪寨的情況跟趙東來前世來的時候並不一樣,作為匪寨首領的莫飛此時竟然不在寨子裡,而是帶著一些人轉而去了嵐台附近,現在匪寨裡做主的是二當家。
已經被禹城世家買通做內應的二當家。
……
瓊安。
祁冬寒帶領的軍隊已經出發有些時日了,現在距離邑台郡等地還有五六日的路程,這軍隊是以賑災之名,押送著糧食出發的,但是同時軍隊的裝備和運送的糧食,也是以開戰的規格準備的。
總而言之在經過商議之後,安臨讓臣子們接受了她要趁著這次機會與北方開戰收回北方政權的打算。
不過這件事比較順利主要還是因為,這次災情並沒有給宣國造成太大的損失,才能有餘力出動軍隊。
如若沒有在上一年堅定並且很有行動力地開始修建滿山堰,改河道,那麼這一次旱災必然不可能這麼好解決,因為,想要遷徙受災三地的百姓就隻能往雲州府或是州舒山等地遷徙,那樣的話路途增長了兩倍不止,路上必然會有很多傷亡,消耗的糧食也會增加,最大的可能就是所有百姓都往北方逃荒或是就待在邑台郡不動。
但是偏偏就是有一個滿山堰,讓事情變得簡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