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讓十二歲使節不餓死的方法後,使者團繼續向西域前行。
這一路,走的是瓊安到雲州府再過冠城的路,瓊安往雲州府這一道的水泥路其實已經鋪得差不多了,畢竟以宋菱拿出來的較為淺顯的水泥路知識,天工部目前能研究出來的也就是鋪那種村裡水泥路的法子,而不是高速公路,那就跑得太快了一點,不過就算是村裡水泥路,放在古代也是力壓那種黃土路。
趙東來和範元正等人被從北方帶回來的時候,走的是水路,倒是沒有見過水泥路的樣子,也許乘船途中是偶然遠遠地見過一條山嶺間煙灰色的長徑的,不過他當時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水泥路,也沒有心情去打探。
這算是趙東來與範元正第一次走在這條名為[水泥路]的道路上,馬蹄一步一步走在水泥路上時,他們才驚覺這條煙灰色的長路是如何地難得,馬蹄走在水泥路上,配合上馬蹄上的蹄鐵,走得格外輕鬆,原本他們是預計用上個半月到一月到達雲州府的,但是實際上才走了十來日,使者團一行人就看到了雲州府的地界。
這還隻是以平常的速度行走,如果是全力策馬狂奔的話……
“兩日,不到。”範元正在心中計算著,減去馬匹損耗,累死一匹馬就立刻換馬,再減去路上驛站過夜的時間,算出了一個驚人的時間。
而雲州府再過去就是冠城,邊境之地,如果雲州府往冠城也有這麼一條水泥路,也就是說差不多八天,就能快馬加鞭往西域邊境跑一個來回了,這種傳遞消息的速度已經算得上很快了,放在分秒必爭的戰時,必然可以占據先機。
範元正心中動容,再看趙東來的表情,大概跟他想的是差不多的東西。
過了一會兒,範元正的肩背放鬆下來了一點。
如果是作為敵人去考慮的話,這種水泥路無疑是心頭之患,不過他現在再給小皇帝辦事,放在自己這一方的話,也算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吧。
之後範元正靜默地看著路上的一切。
水泥官道兩側,時不時能看到鄉鎮村莊,田野從路邊蔓延出去,水車林立江河溪流畔,仿若一隻隻靜默的家獸,偶爾也可以看見牛羊在山坡上吃草,牧童放著牛羊。
範元正不禁把這一路看到的,與雲州府被朝廷收回,自己一路往東北方前行時看到的情景對比了一番。
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而已,範元正記得自己北上那會兒很少看到成群的牛羊,尋常百姓家能養個雞鴨就算是不錯的了,能養牛羊那都算得上是不錯的人家了,畢竟自己家裡都沒有餘糧的時候,尋常百姓哪裡喂得起家禽家畜。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範元正覺得這回看到的農田,就連莊稼看著都好了很多。
如果安臨知道範元正是怎麼想的,她估計會一本正經地告訴範元正。
親,不是錯覺哦,這都是農署每年培育良種替換舊種的功勞。
等到使者團的人騎馬累了一個個下馬牽著馬走,休息一段的時候,正好經過一片水田,趙東來和範元正發現這片水田中的玄機。
“這是……魚稻共養?”趙東來仔細打量了一下那些水田。作為爭霸流主角,他當然不可能不通庶務,糧食可是行軍打仗的重中之重,他們每占領
一個地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百姓以及流民,然後讓他們安心種田。
不過亂世時魚稻共養很少見,因為這個法子首先就要保證水的充足,否則稻田斷水十日就死,魚也同樣活不得,而北方那場現在都還在持續的旱災正是亂世到來的催化劑之一,而趙東來那時候沒有人積極救災,也沒有人出麵把旱災控製在一個範圍內,隨著時間推移,蝗災跨過樂馬山,旱災蔓延到南方。
“是魚稻共養。”範元正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接著又說,“不過與尋常的魚稻共養不大一樣。”
魚稻共養出現的曆史時期算是比較早的了,西朝時就已經出現並且有一定推廣,不過前頭的魚稻共養都是農人們憑感覺種,憑感覺養,沒有一個標準,而這片水田中的水稻之間的間隔,比常見的要寬上一些,也規整些,似乎每一個水田都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
等到他們走到頭的時候,看到最前麵立著一個木牌子,上麵用淺顯的圖案畫出一個圖畫,又用字寫了稻稻之間間隔多少為最佳,這個最佳距離不僅在木板上畫了個版,還有兩根細棍立在木牌前打樣,保證不管是識字的還是不識字的都能懂。
最後木板下的落款是[某某勸農官留]。
誰看了都要說一聲貼心。
這可是農署官員經過兩年的控製變量實驗算出來的產量最大的間隔區間。
範元正心中稍感安定。
這一路所看見的東西,讓他知道他的選擇沒有錯,那個皇帝確實是一個注重民生的皇帝,所做的也大多是讓百姓過得更好的事。
等到了雲州府,使者團在雲州府稍作停留補充了一些糧草後,繼續往西域前行。
……
幾乎是同一時間,跟使者團的出發時間差不多,也有人在從雲州府往上的地方出發前往瓊安。
就說那個奉國三皇子西朔狼狽回國後,奉國也發生了不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