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穿越中世紀035(1 / 2)

中世紀女領主 三春景 7432 字 5個月前

《中世紀女領主》全本免費閱讀

刻板印象中,西方古代夏天是不用冰,也不會用冰的。

這一方麵是對西方古代民生水平的懷疑,另一方麵也是覺得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天也不怎麼熱,沒必要用冰——即使是現代,西方很多國家,家用空調也不普及,就是因為氣候不同。

但實際並不是那樣,哪怕是就氣候論氣候,西方也不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中一大圈的的地中海氣候,特征就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呢!

所以事實上,從古羅馬起,西方就會在夏季用冰了。當時的貴族甚至將夏天的冰塊作為一種特殊的禮物,彼此之間互相贈送。

據說最初是夏天從高山山頂采來冰雪,但顯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足夠高,山巔有終年不化的冰雪,夏天還能去采。就算有,夏天要用的時候就得去采一次,成本也高的讓人流淚。所以很快人們也像華夏古人一樣學會了藏冰,隻不過不是藏在冰窖裡,而是在條件特彆好的山洞。

山洞氣溫低,是天然的冰窖,還省了挖地窖的工,所以當時很快流行了起來。不過這樣私家用冰還是不夠方便,最後在家裡挖地窖藏冰,也很自然地被‘發明’了。

之後發生的事就很熟悉了,羅馬傾頹、蠻族入侵、文明劣化、技術退步.很多古羅馬有的東西都變得稀有,甚至完全消失。藏冰這件事也一樣,一方麵是藏冰的技術變得少有人知,另一方麵,就算是貴族也沒多少人還具備那個財力。

這很正常,即便是華夏,也是宋代以後‘冰’才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雖然這個‘尋常百姓家’,指的也是小富之家。更多的普通人,也就是夏天偶爾在冷飲店吃點兒冰

原本布魯多宮廷是沒有藏冰的做法的,應該說,此時除了環地中海邊緣一圈,其他地區‘藏冰’都絕跡了。這既是因為環地中海邊緣一圈,羅馬的遺產保留比較多,也是因為夏天炎熱乾燥的氣候讓他們對‘冰’更有需求。

要知道,布魯多捏他自‘法蘭西’。而曆史上的法蘭西,開始食用類似於‘刨冰’之類的冷飲,還是意大利的‘凱瑟琳·德·美第奇’嫁到法蘭西王室,這才帶來的。可想而知,此前夏天的冰,就算真的有用處(譬如給食物保鮮),也不會出現在貴族眼前。

而貴族統治的時代,不出現在貴族眼前的,就沒有多少

普及、推動的‘動力’了。

路易莎對藏冰,做法是跳過冰窖,直接在城堡堡場挖冰井。這也算是‘黑科技’了而挖好了冰井,就要趁著聖誕節前後最冷的這段時間取冰。

取冰的目的地是山中乾淨的河湖裡——特魯瓦城堡建在山脊,但這座山顯然不夠高,至少不夠叫山巔冰雪終年不化。取冰的話,隻能去河湖裡取‘現凍’的。而之所以要在山中河湖取,是因為山裡水源乾淨,也是因為山裡氣溫低,能凍出更厚的冰塊。

厚一些的冰塊化的慢,這樣才能堅持到夏天。

華夏曆史上,南方地區能藏冰也是很晚的事了,就是因為南方冬天哪怕水能結凍,也凍不厚。為此古人想了很多辦法,最終選擇了在薄冰塊與薄冰塊之間灑鹽的方式。這樣做的話,兩塊冰就能凝在一起,一塊摞一塊,最終也能成厚冰塊。

嗯,原理是鹽讓冰融化(就像撒鹽除雪一樣),但當鹽經水溶解,濃度降低,低溫又會使水重新結凍。

“太奢侈了,居然用鹽”

取冰隊取來的冰會在城堡進一步加工。在食品儲藏室管理人員的監督下,工人先在冰塊上擦上一些鹽。對於吃鹽也很節省的工人來說,這顯然是相當不能理解的一幕,就嘀咕了起來。

“但這也很神奇,居然擦上鹽粒這些冰塊就凍上了!”也有工人不在意這個。

貴族的奢侈又不是第一次見識了(雇傭來的工人,都是平常負責打理城堡園圃的家庭,最容易見識這些),比這奢侈得多的事也經常見呢!相比之下,這些人更不能理解鹽能讓冰凝結在一起。

從山中河湖裡采來的冰塊首先被切割,切成5尺*5尺的正方形,然後才會擦鹽、堆摞,凍結成5尺*5尺*5尺的立方體——路易莎這是結合了華夏南北的藏冰方式,一方麵入山采冰,儘可能采得比較厚、比較乾淨的冰。另一方麵,這樣的冰塊還是不夠厚,所以需要用到南方的辦法。

如果可以,她當然也不願意浪費鹽,但冰塊厚度不夠,損耗太高,這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了這些冰塊,路易莎還讓人在特魯瓦冷集市上采購了比往次更多的鹽呢——就像香料一樣,鹽作為一種必須調料,雖然在後世的刻板印象中極其昂貴,有‘白金’之說,但對貴族它其實相當廉價。

鹽隻比同等重量的小麥貴一成到兩成,而小麥作為穀物,一天的消耗量是多少,鹽又是多少?當然,在古代背景下,糧食本來就不是便宜的商品,所以要說鹽貴也沒問題。隻是貴與便宜都是要分情況論的,至少鹽對貴族實在不算什麼。

“.我聽說南方夏天很熱,貴族老爺們夏天根本沒法不用冰!所以都要用農奴去高山上鑿冰藏起來,等到夏天使用,原來就是這樣乾的啊。這樣看起來,咱們以後恐怕會多一樣勞役哩”有人忍不住擔心。

“不可能!這可不是慣例的勞役,就算要派工,也得給好處呢!”

此時就算是‘農奴’,領主派勞役也不是說什麼是什麼的。規定範圍外的勞役,不給好處是沒法做的。從最基礎的管飯,到直接支付報酬(一般是穀物,也有給錢的),此時都不少見了。

有人連連稱是:“就是!這次路易莎郡主不就讓人結算了報酬麼?咱們這些人每天管兩頓豐盛的飯食,晚上那一餐還有葡萄酒可喝。聽說取冰隊更加優越,他們也是一日兩餐,每天還給2芬尼呢!”

此時的技術工木匠,一般也就是3芬尼每天,有豐盛飯食的基礎上再給2芬尼每天,的確不是低工資了。

“這也是取冰隊應得的!山裡可不好走,鑿冰更難,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進冰水裡。雖然那麼多人,肯定能拉起來,可凍病了就糟糕了!”一個擦鹽的婦女,因為丈夫就是取冰隊的,立刻為取冰隊的‘優厚待遇’發聲。

這話也不錯,這時感冒也是經常死人的呢!

不過,普通人日常就有著各種‘風險’(其實貴族也是),不隻是取冰的時候掉進冰水裡,也就沒那麼在乎這個了。最簡單的,有了取冰這一份收入,這個冬天可以吃的更好,穿的更暖,就連家裡取暖的燃料都更充足。這實際上是降低了這個冬天的死亡率的。

從大家都積極踴躍參加取冰隊就知道了,不是力氣大能乾活兒的,還參加不了呢.窮才是最可怕的,從古至今這個道理倒是一樣的。

路易莎不遠不近站著,聽到了這些工人的話,心裡稍微輕鬆了一些。她其實也是開始取冰後,才意識到取冰是‘危險’,這也是現代人對古代生活不了解的一個方麵。但她考慮要不要放棄藏冰這件事時,還是雨果夫人了解到她的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