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城王宮之中,燕王公孫瓚正襟危坐於王座之上,麵色凝重地聽取著前方探子傳來的緊急軍情。當他得知趙軍竟然傾巢而出,浩浩蕩蕩地進駐界橋時,心中不禁一沉,但很快便恢複了鎮定,並毫不猶豫地下令燕軍主力立刻朝著界橋方向迅速集結。
公孫瓚親自率領著他那威名遠揚的白馬義從,如一陣疾風般向著界橋疾馳而去。這支精銳之師身著白色戰袍,騎著神駿的戰馬,個個英姿颯爽、威風凜凜。他們一路飛奔,揚起滾滾塵土,仿佛一道白色的洪流洶湧向前。
不多時,公孫瓚及其所率的燕軍便抵達了界橋附近。隻見對麵趙軍嚴陣以待,軍旗飄揚,聲勢浩大。公孫瓚毫不畏懼,指揮著部隊在界橋對岸安營紮寨,與趙軍形成了隔橋對峙之勢。
此時,身在後方營帳中的袁紹也得到了公孫瓚親臨前線的消息。他略作思索後,決定主動邀約公孫瓚會麵,以期商討應對之策。
不久,兩人在雙方營地之間的一處開闊地帶相見。袁紹開門見山地直言道:“伯圭兄,如今大秦皇朝已然率先完成了升級,實力大增。你我若再如此拖延下去,恐怕局勢會對我們愈發不利啊!無論這場戰爭最終成敗如何,我們都必須儘快打出一個明確的結果來。”
公孫瓚聞言微微一笑,回應道:“本初兄既有此等決心和雅興,孤自然願意舍命相陪,與兄台一同決一雌雄!”然而,儘管表麵上談笑風生,但兩人心中實則各懷心思,氣氛顯得有些微妙。
一番交談過後,二人不歡而散,分彆回到了自己的大營之中。公孫瓚深知自己麾下的白馬義從雖然以速度和騎射見長,但在防守大營方麵的能力卻稍顯不足。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決然地下令大軍通過界橋,主動出擊尋找趙軍主力展開決戰。
另一邊,袁紹則早已根據事先製定好的作戰計劃行事。他故意示弱,佯裝敗退,一步步將白馬義從引誘進了一片群山環繞的幽深峽穀之中。
公孫瓚身為馬上諸侯,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果然名不虛傳!就在他率軍進入山穀的那一瞬間,便憑借著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嗅到了空氣中彌漫著的陰謀氣息。幾乎沒有絲毫猶豫,公孫瓚當機立斷地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然而,一切都已太遲。狡詐多端的趙軍大將鞠義早已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悄悄地繞到了白馬義從的身後,他們手持強弓硬弩,猶如死神一般無情地收割著燕軍士兵們的生命。刹那間,箭雨紛飛,慘叫聲此起彼伏,燕軍陷入了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
儘管公孫瓚臨危不亂,迅速組織起了十多次突圍行動,但麵對鞠義精心布置的防線以及強大的火力壓製,每一次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五十萬英勇無畏的白馬義從此刻如同困獸猶鬥,被死死地圍困在這狹長的山穀之中,上天無路、下地無門,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公孫瓚心急如焚。正當他苦思冥想脫身之策時,其弟公孫越匆匆趕來,並提出了一個堪稱壯士斷腕的突圍方案:分出十萬白馬義從拚死進攻鞠義的先登營,為主力部隊爭取時間;而其餘大軍則舍棄戰馬,徒步穿越茂密的叢林,尋找逃生之路返回燕國。
公孫瓚深知此計雖然凶險萬分,但已是目前唯一可行之計。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采納了公孫越的建議,親自指揮著十萬鐵騎向著鞠義的先登營發起了決死衝鋒。一時間,喊殺聲震耳欲聾,馬蹄聲響徹雲霄。
另一邊,剩餘的燕軍則紛紛下馬,在公孫瓚的帶領下艱難地穿梭於荊棘密布的叢林之間。經過一番艱苦跋涉,終於有部分燕軍成功逃出了包圍圈,踏上了歸鄉之路。
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最終以趙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得知捷報後,袁紹興奮不已,立即下達了全線追擊的命令,企圖一舉消滅燕國,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