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皇子辦差(2 / 2)

在這三日裡,各府邸間暗流湧動,不少大臣私下拜訪各皇子府,有的試探口風,有的則直接表明立場。

而皇子們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或展示才華,或拉攏人心,力求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占據先機。

三日之期轉瞬即至,康熙坐在養心殿內,案頭堆滿了來自各方大臣的密折。

他逐一翻閱,心中暗自衡量。

這些密折中,有的列舉了皇子的德行、才學,有的則側重於其治國理念、政治手腕,更有甚者,直接表達了個人對皇位繼承人的偏好與擔憂。

在眾多推薦中,四皇子胤禛與八皇子胤禩的名字被提及最多。

胤禛以其沉穩內斂、勤勉治國著稱,深得朝中務實派大臣的青睞;而胤禩則因長袖善舞、廣結人緣,在朝中擁有龐大的支持網絡。

兩人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康熙閱罷密折,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但他並未急於做出決定。

他深知,立儲之事關乎國家未來,必須慎之又慎。

於是,他召集了張廷玉、馬奇等幾位心腹大臣,再次商議此事。

“諸位愛卿,朕已閱畢密折,胤禛與胤禩皆為佳選,然則立儲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

康熙沉聲說道。

張廷玉聞言,拱手道:

“皇上所言極是,胤禛與胤禩各有所長,然則儲君之選,不僅要看其個人才能,更需考量其能否得民心、安社稷。臣以為,可設一考驗,以觀二人之德行與治國方略。”

馬奇亦點頭附和:

“張大人所言有理,臣建議可令二位皇子各領一差事,如治理水患、整頓吏治等,以實際政績作為評判標準。”

康熙聽後,眼中閃過一抹讚許之色,道:

“好,就依二位愛卿所言。朕即日下旨,令胤禛負責江南水患治理,胤禩則負責京城周邊官員的考核與整頓。一月為期,屆時朕將根據二人表現再做定奪。”

旨意一下,朝野震動。皇子們雖心中各有盤算,但也隻能遵旨行事。

胤禛與胤禩更是摩拳擦掌,誓要在此次考驗中脫穎而出。

胤禛前往江南,親自勘查水情,與百姓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水患根源。

他一方麵組織民眾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另一方麵,嚴懲貪官汙吏,確保賑災銀兩落到實處。

其親民務實、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江南百姓的廣泛讚譽。

而胤禩則在京城,以鐵腕手段整頓吏治,清除了一批貪贓枉法之徒。

他設立舉報箱,鼓勵百姓揭發官員不法行為,同時加強官員培訓,提升行政效率。

一時間,京城官場風氣為之一振。

一月之期轉瞬即至,康熙再次召集大臣們聽取彙報。

胤禛與胤禩各自呈上了詳細的治理報告,並親自講述了治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康熙聽罷,心中已有了決斷。

“胤禛與胤禩皆不負朕望,各有建樹。”

康熙環視眾臣,緩緩說道,

“然則,朕以為,儲君之選,非但要看其政績,更要看其心懷天下、以民為本之心。胤禛此次江南之行,深入民間,體恤百姓疾苦,其仁政愛民之心,朕甚感欣慰。故,朕決定,擇日再選立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片刻之後,眾臣紛紛跪拜,高呼萬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