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垂的柳條風中搖晃,孟春的陽光暖暖灑在身上,和風拂過,將竹簾邊緣吹得一動一動。時值正午,正是潘樓街和馬行街相交的十字路口最熱鬨的時候,從武好古所在的小樓透過窗戶往外看去,大街兩側都是密密麻麻的吃食鋪子,一家挨著一家,飄著誘人的香氣,各種叫賣的聲音交雜在一起。
武家畫齋的大門,此時卻緊緊閉著,隻有二樓沿街的窗戶向外推開,竹子窗簾也拉起了一多半。
如果從窗外往裡麵看去,就能見到武好古正端坐在豎起放在木架上的大木板後麵,麵對著窗口,手中握著毛筆,不時在木板的另一麵輕輕勾畫。
木板的另一麵鋪著一幅三尺全開的熟絹,熟絹下麵還有一張同樣大小的生宣(就是沒有刷過膠礬水的宣紙)做襯。襯紙用漿糊粘在木板上,熟絹的四周也塗上了漿糊,貼在了襯紙上麵。
熟絹上畫得是距離武家畫齋不遠的桑家瓦子的建築,還用上了後世的透視法。所謂的透視法就是將幾何學和光學的知識用於繪畫,包括縱透視、斜透視、重疊法、近大遠小法、近縮法、空氣透視法、色彩透視法等等。
其實在中國傳統的畫技中也有類似的方法,比如高遠法、平遠法和深遠法——三遠法是由北宋畫家郭熙(1090年去世)在他的著名山水畫論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不過三遠法主要是用在山水畫上的特殊透視法,並不是寫實畫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