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砰——’程程的雙腿跨立、與肩同寬,腰馬用力,原本已經打出去的拳頭,又往前推了一寸。和她對打的男青年站立不穩,往後退了好幾步。
關師傅點頭:“不錯,你這個寸拳的發力是有幾分功夫了。”
關師傅不隻是長拳了得,就和很多武術大家一樣,他們身上往往會兼修幾門功夫。除了長拳之外,關師傅的寸拳也是一絕。
程程之前回檔在關師傅這裡學長拳,隨著長拳越練越好,有一次關師傅就問她要不要學寸拳。程程想著技多不壓身,能觸類旁通也是好的。再者她是做演員的,一般學東西也更講究廣度,而不是深度,這該多學,就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開始學寸拳之後,她找上關師傅的說法就不是學長拳,而是學寸拳了。
有長拳的底子,寸拳當然就不是從頭學起,這樣練著練著,就有了如今的水準——學武學到最後,很容易就發現,學的就是一個發力,這一點上寸拳格外明顯!其他人學發力得一點一點嘗試,找到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發力方式與發力點。但程程不一樣,很多很危險的方法,她也可以嘗試。
所以她找寸拳的感覺可以說是相當快。
程程剛想謙虛幾句,關師傅就打斷了她:“你不用謙虛,你是真有幾分功夫了...一般人根本不懂寸拳,隻以為是傳說,不能信。他們想,這拳腳功夫,想要打出去有力量,那肯定得先收回來。就像是通臂拳,長手長腳,大開大合,力量很大......”
就像是擲壘球,往往也是手握壘球,手臂往後掄,腳下往後撤一點兒,這是為了蓄力。
“卻不知道什麼是‘立木頂千斤’。”
“寸拳打的時候,就好比是舉重,照極限舉起來了,再往上加碼,也是頂得住的——寸拳發力不在手臂,甚至不在肩背,而在腰馬。這腰馬就像是錘子,手臂就好像是一根釘子,你說說看,要把這根釘子釘進去,釘子是彎著好用力,還是彎著好用力?”
“你這寸拳雖然稚嫩,卻是把握住了精髓,力從腰馬來的...”關師傅確實挺高興的,平常他教徒弟也沒有這麼多話,今天卻破天荒說了很多。
“我平常不願意在你們練武的時候說太多,就是因為有些事說是說不明白的,就比如說這寸拳發力的事兒...今天程小姐打了一回,我給你們說了寸拳是怎麼怎麼回事,但說了又有什麼用呢?”
“我說腰馬用力,你們知道腰馬怎麼用力嗎?練武練到最後,便是練發力!非得自己找到發力之法才好。”
“怎麼找?說穿了也不值錢,就是勤學苦練,練的多了就有感覺了,這其中是一點兒捷徑也無。”
程程展現出來的長拳、寸拳,讓關師傅很喜歡,就很願意指點她。指點了半天之後,程程就向他打聽:“關師傅,我想問問您知道哪裡學劍比較好...”
學兵器要先學一門拳腳功夫,按照這個說法,程程覺得自己有資格學兵器了...就和大多數武俠劇裡的主角一樣,‘薛真真’在劇裡用的最多的就是劍,其次是一雙匕首和□□。為了準備演‘薛真真’,程程是該把學劍的事做起來了。
“學劍啊...”關師傅思索起來。如果是彆的學生,一來就和他打聽學劍的事,他會很不喜歡,覺得這個學生是好高騖遠、貪多嚼不爛,現在還學拳呢,就想起耍劍了?但程程這樣問,他就沒生氣。
一來,程程這麼年輕,也不是從小練武的底子,武術卻不錯,在關師傅想來,她肯定很努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關師傅的這個判斷倒也沒錯。對於這樣的‘好學生’,當老師的都會寬容幾分。
再來,關師傅也知道程程不是單純的習武之人,她其實是個演員來著。對於演員來說,是沒有貪多嚼不爛的說法的,他們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精通他們演出的東西,但需要什麼都懂點兒,能夠上手。
人家的職業要求她這樣,關師傅又能說什麼呢?
關師傅考慮了一番,給程程推薦了一個人:“你去找於博,他擅長用槍棍,劍...劍也耍的馬馬虎虎吧。”
“要我說,他的劍還是太花架子了,沒什麼實戰意義,但拍戲的話挺好看的。”
程程知道關師傅說的是誰,自從開始練武一來,這個不大的圈子程程是越來越了解了。在‘武林’有名氣,同時還涉足影視的人,來來去去就那麼些,程程已經能做到‘如數家珍’了。
於博是最早進入武行的內地演員,他本來也不是演員,而是個從武術隊退役的工人。遇到劇組招會武術的演員,他出於愛好去試鏡,這才進入這一行,而那個時候他都已經四十歲了。
後來他倒是在大小熒屏上活躍了十幾年,知道年近六十才停止拍戲。
也因此,他對於程程這一代年輕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程程也是開始練武才知道他的。
於博現在已經不拍戲,也不做武指了,但還帶學生。這倒不是他的工作,而更像是他打發晚年時光的消遣,就和毛裕民老師收學生是一個道理。
本來,有關師傅這個熟人的推薦,程程去找於博師傅學劍應該不難。但問題是,回檔重來,關師傅這邊就是‘陌生人’了,又談什麼推薦呢?所以再回檔,程程隻能按著從關師傅那裡得到的地址和聯係方式找到於博老先生,先碰碰運氣吧。
就算一次拜師不成功,程程也不怕,反正她可以不斷嘗試。再大不了,換個人學也是一樣的。她不過是學一點兒劍法用於拍戲,以她現在的程度,隻是入門而已,找彆人學也差不了多少的。
但沒想到,拜師還挺容易的。
“你這...誰告訴你在這兒找我的?”程程表明了來意,於博的語氣很平靜。
他這不大不小的四合院,鬨中取靜,在京城有這麼個房子,家底可不薄。最重要的是,這樣‘大隱隱於市’,還真不好找。
程程正想著要不要拿‘關師傅’應這話,於博老先生就打斷了她:“算了,我不問了,終究是那些人...你要學劍啊?”
程程點頭。
於博老先生又問:“你之前學過什麼拳腳沒有?”
“學過長拳和一點兒寸拳。”程程回答的很保守。
於博老先生沉吟了一聲:“嗯...這樣的話,咱們就先試試,要是合適,又處的來,再說長期學的事兒——我有個話說在前頭,我現在已經不收徒弟了。教歸教,你這是不算正經弟子的。”
程程本來也就是學藝而已,且不說她不知道這樣一個師徒名分,能謀取什麼(於博在業內還是有一些徒子徒孫的)。就是知道了,她也不會做此想!當即非常痛快地答應下來,然後就申請開始學習。
“你還挺心急的...”於博老先生也有些樂了,不過他倒是挺‘理解’程程的:“也是,你們現在拍戲不比我們那時候,我們那個時候還能集中起來學習。你們現在這個和港台那邊挺像的,時間緊、任務重,說要開戲就要開戲。”
於博老先生是從內地出來的,但那個年代是香港影視的黃金年代,他也參演了很多香港影視劇,對於香港同行的工作方式非常了解。
於博老先生帶著程程在院子裡,讓程程熱身,也是看看她的底子的意思。程程從善如流,熱身一會兒,然後就打了一套長拳——也沒有很用力地打,畢竟又不是和人對練,就是打一套拳而已。
但於博卻從這一套拳裡看到了很多。
程程的樁紮的很穩,整套拳都沒有什麼壞習慣...這些都沒什麼,因為很多人都能做到這個程度。真正讓於博印象深刻的是程程的眼神,以及那種正確發力的‘感覺’。
程程的眼神讓他覺得像是一把收在劍鞘裡的劍,本身很鋒利,隻不過這個時候沒有顯露出來,於是更顯得舉重若輕。至於正確的發力所帶來的那種感覺,這在年輕武者中就更少見了。
考慮到程程是個演員,而且也不是從小練武的那種,這就很難得了。
“不錯...不錯,咱們過幾招。”於博原本還沒什麼興趣的,這個時候覺得有點兒意思了。上前架起形意拳的架勢,於博的槍棍更出名,有‘槍王’的外號,但就和所有的武者一樣,他也有一門拳腳功夫做本功,他的本功就是形意拳。
正要過招時,門外有敲門上,敲了幾聲,一個年輕男人推門而入:“老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