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路線錯誤(2 / 2)

還好張福霖還沒弄清楚怎麼讓火藥爆炸,僅僅隻是單純的把弓箭射出去很難引爆箭頭。

但聽張福霖的意思,似乎他成功過,應該是在某次激發時產生了火花點燃了火藥。

朱怡煥看著這裝著火藥破碎的箭頭,又看著這小型的連弩。

怎麼有一種強烈的手槍既視感?

朱怡煥明白,張福霖這小子肯定不是對連弩,這個世界上早已有的東西感興趣。

張福霖應該是在聽過朱怡煥講過後世如何將火藥做成武器後,對火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己也想造出使用火藥的武器。

不過顯然,張福霖的研究方向錯了。

張福霖把火藥加進箭頭再用連弩激發的設計,就和當年萬戶想飛起來把自己綁在椅子上用自製火藥作動力然後把自己炸死了一樣,屬於是腦海裡有了想法,但路線錯了。

如果沒有朱怡煥的指導,張福霖可能會在連弩加箭頭加火藥的路線上死磕很久,但事實上這套方案是不合理的。

首先是連弩的射擊範圍和威力實在是有限,在連弩的基礎上去加火藥最終得到的產物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實用性,就和原本曆史軌跡上的明朝鳥銃一樣。

在原本曆史上的大明,實際上就已經擁有火器並且裝備軍隊,但最終卻沒有得到大範圍的使用,原因就是當時的鳥銃使用體驗並不好。

火器,並不是在一出來就在武器界有後世那般穩固地位。

事實上火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的使用體驗並不好,受到射擊精度、保存難度、威力大小和開火方式繁瑣等問題的影響,火器雖然很早就出現在了中國曆史的長河中,但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折騰半天打出一顆準度並不高的子彈,不如一把好弓一箭穿心來的痛快。

不過......

朱怡煥忽然想到,這一世的大明老皇帝和自己同為穿越者,他肯定重視火器的研究,槍是在大明本就有的東西,再加上老皇帝的重視,現在的大明對火器的使用和研發程度是不是遙遙領先於原本的大明?

再聯想到老皇帝曾經南征北戰打下過廣袤的疆土,按照老皇帝自己的話來說他隻是一個高中畢業的外賣員,並不是什麼天才。

不是天才的他靠著後世總結的經驗和先知先覺的穿越者優勢,確實能把大明抬回來,但他打仗應該不行吧?

畢竟後世沒有專門教古戰場打仗的技能。

可老皇帝還是打下過廣袤的疆土甚至占領過日本。

是不是就是因為改進了槍械的原因?

“得找個時間找老皇帝問一問槍的事。”

此刻朱怡煥才覺得自己上次和老皇帝用膳時談論的事情還是太過淺顯還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沒有問。

槍的問題很重要,這關係著他以後登基的難度。

彆自己辛辛苦苦練一支兵出來,帶著砍刀衝向皇城,結果皇城裡的兵掏出一把槍來,那就滑稽了。

朱怡煥正思考著,張福霖忽然上手拿走了朱怡煥手上的箭。

同時,張福霖嘴巴裡還喃喃道:“要有火。”

“在裡麵生火。”

“!”

朱怡煥連忙製止正在思考的張福霖。

朱怡煥再次拿走箭矢:“福霖,不可以再向箭頭裡加火藥,更不能想辦法在裡麵生火。”

朱怡煥不讚成張福霖繼續鑽研弓箭加火藥的路線,他相信,如果讓張福霖去研究,肯定能研究一點東西出來。

但是這個研究實在沒有太大意義,機械化的火槍都出來了,還研究箭駑加火藥實在有些路線落後。

況且放任一個小孩單獨玩這個,實在太危險,彆給自己炸沒了。

來到王府後的張福霖一直都很聽朱怡煥的話,因為隻有朱怡煥能理解他的行為,也隻有朱怡煥能教他感興趣的東西。

但是今天朱怡煥不讓自己繼續做弓箭,張福霖還是有些小不開心。

見張福霖低著自己小小的頭不說話,朱怡煥一笑,小孩子還有情緒了。

朱怡煥低下身來:“弓箭加火藥沒意思,我還知道火藥一個更有意思的玩法。”

一聽朱怡煥這麼說張福霖抬起來好奇的小腦袋。

朱怡煥微笑著用手比了一把槍:“槍加火藥更有意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