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 因果而已9.0(2 / 2)

嘉平關紀事 浩燁樂 6131 字 2個月前

「寧昌國怎麼說?」

「那個時候,年紀小,沒經曆過太多的事情,加上舞弊桉的時候,那對夫婦幫過他,所以,就很猶豫,覺得這樣做不太好,有點忘恩負義的嫌疑。當然了,他也不喜這對夫婦總把有恩、有功掛在嘴上,也是很討厭他們一些做法,但每每想要下手的時候,總是過不去自己這一關。他跟我說,他在他們家生活的那幾年,這對夫婦對他確實很好,也確實把他當成親兒子。」寧老夫人很無奈的聳聳肩,「若是這麼快就把人給處理了,恐怕會寒了其他族人的心,以後就沒有人全心全意的會為家族辦事了。」

「這一碼歸一碼,本族的人未必會因此寒心,那些分支,就算沒有這個事兒,也未必會跟本族一條心。這本身就不是同一件事,寧昌國把這兩者混為一談,隻能說他太湖塗了。」沉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如果那對夫婦人品還不錯,不那麼小人得誌,倒是可以留下來,可他們太過於勢利了,早晚都是要給寧昌國惹事的。隻是,這並不像寧昌國的行事作風,他一貫都是心狠手辣的,怎麼會對這對夫婦,還有那個名義上的弟弟這麼的心慈手軟。」

「所以,我才說他該狠的時候不狠,該心軟的時候反而下狠手。」寧老夫人輕輕搖搖頭,「隻不過,冷眼瞧著,晁州寧氏也有點唯利是圖的意思,否則也不會寧可答應我提出來那麼苛刻的條件,也要跟王家扯上關係。但在不明就裡的外人看來,他們還是有名望、有聲望、比較體麵的大家族。就算他們族中有人行為不太妥帖,很多人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隻是覺得是這些族人不學好,拖累了家族的名聲,給家族抹黑了。」

「確實是。」薛瑞天點點頭,「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晁州寧氏在江南的名聲不錯,出來的文壇大家也不少,否則,也不會被太祖列為禁止參加科考的名冊。反倒他們家做生意的這一塊,倒是不為人知。」

「江南的大家,多少都會做些生意的,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們隻是表麵上說士農工商,其實,他們把商看得更重一些。如果沒有錢,怎麼可能維持族人念書?讀書可是最耗費銀錢的,不是嗎?」

「明白了!」沉茶點點頭,「還有一個問題,老夫人,中州的這對夫婦既然有這麼多的問題,寧氏為什麼當初會選擇他們?應該還有更合適的人家吧?」

「這個不知道。」寧老夫人輕輕搖搖頭,「他們族中的事情,我也不太願意打聽。但這些年,冷眼旁觀他們家族的起起落落,看他們族人的行事風格,多少可以明白一點,中州那對夫婦的勢利和寧氏的勢利,其實是如出一轍,隻是他們目標不同而已,展示出來的樣子就不一樣。中州

那對夫婦愛慕虛榮,愛好榮華富貴,對銀子看得更為重要,名聲什麼的,反而不怎麼在意。所以,在他們看來,寧昌國做了大官,就代表著會得到很多的金子、銀子、珠寶等等,他們就會過上奴仆伺候的生活。這是他們的目標,所以,他們一直都不餘遺力的朝著寧氏、寧昌國要錢。」

「寧氏從上而下都想要的是那個所謂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族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為了這個忙碌了一聲。」看到寧老夫人點頭,沉茶想了想,說道,「老夫人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家族從上而下都偏執於某一個目標的話,早晚都會走火入魔的,對吧?」

「大將軍說的沒錯。」寧老夫人點點頭,「其實,很久以前,大概就是百十來年之前,晁州寧氏在江南的名聲還是不錯的,出了幾個有名的文人,在江南文壇上擁有一席之地。雖然影響力沒有大氏族那麼大,但慕名而來的門生、門客也是不少的,他們之前還開了好幾所書院,廣收天下讀書人。認真說起來,他們如果按照這個路子繼續下去,躋身進大氏族也是指日可待的。當然了,人各有誌,他們想走另外的路,也沒有人攔著他們。」

「因為他們想要的,又不單純是這些,他們想要的,是曾經王謝大族擁有的權力。」沉茶一攤手,「如果隻是開書院的話,想要達到這樣的一個高度,恐怕要好多代的人都不能完成,所以,才想著借著青蓮教的勢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就是白日做夢,青蓮教最終也是靠不住的,一旦出了什麼事情,最先被放棄的,不就是他們嗎?」寧老夫人冷笑了一聲,「他們要的,永遠都得不到,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會是同樣的結局。現在的陛下,大夏的皇室不是前朝,不會聽任士大夫擺布的,不會重蹈前朝覆轍的,何況,大夏以武立國的,更不可能讓文官、讀書人掌控朝堂的。」

「老夫人是看的明白。」沉茶點點頭,「那些人蠅營狗苟,最終隻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為他們的想法依然停留在兩百年前,覺得大氏族、讀書人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完全不管外麵早已風雲變化,早就不是當年的模樣了。」寧老夫人歎了口氣,「自從寧氏搭上了青蓮教,還有寧昌國在朝堂上開始嶄露頭角之後,寧氏的族風就有點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約束族中子弟的行為,不再嚴格要求他們,家族裡麵的紈絝子弟慢慢變多了。」

「寧橙姐姐的事情,是不是也是在這之後發生的?」

「不,搭上青蓮教之後,寧氏族風還不錯,要不然,也不能出寧昌國這樣的人才,在寧昌國之後,還有七八個寧氏子弟,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名聲也挺好的,一度寧氏在江南的名頭很盛,有不少寒門子弟錢去投奔。不過,自從寧昌國入了內閣之後,不學無術的寧氏子弟越來越多,家族的私塾也慢慢變得有名無實,先生不好好講書,學生不好好學習,整個家族都有點烏煙瘴氣的。」

「寧昌國是否知情?」

「應該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也鞭長莫及。何況,寧氏一族上上下下,也不敢讓寧昌國知道,他們彆的可能不太在行,但欺上瞞下可是一把好手。」

「老夫人也不知道?」

「寧昌國第一次入閣之後,我徹底從晁州府搬回了鬆江府,那個時候,我名義上的公公婆婆都已經過世了,那裡也沒有我需要應酬的人了,自然沒有繼續住下去的必要了。」寧老夫人歎了口氣,「這些都是小橙子跟我說的,他說,就覺得仿佛是一夜之間,家裡麵就發生了挺大的轉變。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原來認識的一些人,玩的還不錯的一些人,都變得似乎有些不認識了。」

「那個時候,寧橙多大?」

「據他自己說,大概是四五歲的樣子,已經開始啟蒙了。」寧老夫人搖了搖頭,「一個家

族從族長到普通族人,都膨脹到不能真正的直麵自己的時候,這個家族走向沒落,已經是命中注定的了。」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