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府內,楊正山聽著陸文華的稟報,有些鬱悶的搖搖頭,“早知道是這樣,之前就該在城內多翻建一些宅院!”
他不能賺那些難民的錢,但他可以賺這些富戶的錢。
陸文華笑了笑,說道:“侯爺,這一次騰龍衛怕是要發大財了!”
“……”
楊正山一陣無言。
可不是嗎!
騰龍衛這一次算是發財了,不隻是騰龍衛,六大代理商,還有重山鎮的商戶估計都要發一筆小財。
物價飛漲,各種商品的需求增加,商戶們自然可以趁機大賺一筆。
而遼東大旱,重山鎮所有的商貨隻能經過遼西和騰龍衛輸送。
遼西是陸路,再加上之前兀良大軍的掠奪,至今都沒有恢複過來,所以這一次騰龍衛就成了重山鎮商貨的進出通道。
騰龍衛很幸運,那邊的受災情況比較輕,雖然田地裡莊稼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他們輸送貨物的收益遠遠超出了旱災帶來的影響。
不過不管是物價飛漲還是騰龍衛趁機發財都是正常的市場變化,楊正山既不能阻止物價飛漲,也不能不讓騰龍衛發財。
當然,烏重轍也不是一個貪財的人,直到現在騰龍衛和六大代理商還在幫重山鎮收購糧食。
現在他們是真的在貼錢幫忙,楊正山雖然把收購的糧價提高了三成,但他們依然是不賺錢。
“你去發一份公文給各路參將幕府,讓他們盯著物價,絕對不允許奸商趁機哄抬物價!”
楊正山想了想,還是說道。
正常的市場變化他可以不插手,但若是有奸商趁機哄抬物價,大發災難財,他是絕對不允許的。
“喏!”
陸文華應了一聲,便回自己的書房卻書寫公文去了。
而楊正山也沉心處理起公務來。
雖然現在湧入重山鎮的難民越來越多,但實際上隨著大家熟悉了接收和安置難民的工作,事情反而變得越來越順利了。
難民進入重山鎮的地界,各處接收點記錄難民的身份和來曆以及提供藥材和夥食,接著由將士們護送難民前往北地,到了北地,再由兵丁們安排難民進入村莊,發放物資,分配荒地。
一切都已經形成了一套程序,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
而之前第一批受到安置的難民此時已經開始建設自己的新的家園,他們在兵丁們的帶領下,一邊開墾荒地,一邊收集可用的物資,如食物、木柴、石頭等等。
其實越早受到安置越幸運,因為他們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
越晚進入重山鎮的難民接下來的日子會越苦。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楊正山已經把能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
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儘量保證難民在未來一年的時間內不被凍死和餓死。
而就在整個重山鎮都在忙著接收難民的時候,北地黑雲山上,幾道身影站在峭壁上,正俯瞰著山下的黑雲城。
如果羅勁鬆在這裡,就會發現這幾個人中有一個他熟悉的身影。
燕回春俯瞰著下方的黑雲城,皺了皺眉頭,“楊正山果然非常人所能及!還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居然就在這一片荒蕪之地建造了一座城池!”
“嗬嗬,盛名之下無虛士!不過我覺得天下人還是小瞧了楊正山!”青年人站在燕回春身前,手中撚著一串烏黑的珍珠。
“那我們要怎麼解決掉楊正山?”燕回春感覺有些困難。
如今楊正山可謂是大勢已成。
於朝堂,他是大榮近四十年來唯一一個授封的侯爵,且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威震一方。
於自身,他有著半步先天的修為,還有著先天之下第一人的稱號,先天不出,無人能及。
想要對付這樣一個人,以他們的實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青年人目光深邃,麵帶淡淡的笑容,身披灰白色的鬥篷,手中無聲的撚動著珍珠串。
“殺人不一定要用刀!而且我們也不需要殺楊正山,隻要將他趕出重山鎮,趕出遼東即可!”
“趕出遼東?讓他回京?”燕回春心中浮現出很多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很繁雜,但他覺得自己應該跟上主上的思路了。
青年人繼續說道:“沒錯,想要讓楊正山回京很簡單,功高蓋主即可!”
“功高蓋主!”
燕回春又感到了茫然,“難道要挑唆兀良胡族與重山鎮開戰?”
想要功高蓋主,自然要先建立戰功。
而目前重山鎮可能爆發戰爭的敵人隻有兀良胡族。
青年人瞥了他一眼,嗤笑一聲,“現在我們可沒有辦法挑唆兀良胡族,估計兀良王對我們的恨意甚於楊正山!”
“功高不一定是戰功,也可以用其他功勞!”
“比如愛民如子,救民於水火,深仁厚德蓋養遼東千萬百姓!”
“你覺得這個功夠不夠高?”
燕回春愣愣的看著他,“高,實在是高!”
戰功於國,仁政於民,功高蓋世,自當盛名於天下。
此時重山鎮收攏難民,安置難民,正是成就楊正山仁德之名的最好時機。
當一個有仁名、有戰功、掌兵權的邊鎮總兵出現在天下人眼前的時候,朝堂會如何看待,皇帝又該如何對待?
蜚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大榮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
甚至重山鎮就有這樣的先例。
三十多年前,黑雲山之戰之後,也就是楊正山前身經曆的那場慘戰之後,大榮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征北大將軍,重山鎮總兵江鎮就成了朝堂的禁忌。
現在的楊正山比之當年的江鎮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如果給他冠上仁德盛名,那他與江鎮又有何異?
燕回春雙眸變得明亮起來。
不費一刀一槍,無需冒險,就能將楊正山除掉!
“主上英明!”
“嗬嗬,如果再加一句天降災異,以示警戒,新皇無德,禍及蒼生呢!”
青年人笑吟吟的說道。
燕回春臉上同樣浮現出笑容,“屬下明白了,屬下這就去做!”
功高蓋主,不一定要讓臣子建立更多的功業壓過君主,也可以一邊把臣子抬高,把君主拉低。
一邊宣揚楊正山的仁德之名,一邊傳播皇帝失德的流言。
天下人會如何看?滿朝文武又會如何想?
延平帝又是否還能坐得住?
“做的乾淨點,不要露出馬腳!現在還不到我們登場的時候!”青年人叮囑一句。
“喏!”
燕回春喜形於色的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