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正顯然沒有聽懂白玉琦的話,哆嗦著嘴唇道:“那苦泉豈不是一座海眼?”
白玉琦張了張嘴,結果還是放棄了,我特麼跟你解釋不清楚。
等到百十號男女老少趕來,白玉琦便指揮著他們將苦泉周圍的灌木雜草清理一空,騰出地方來就地開壇煉鹽。
幾個身強力壯的村民掄著大鐵錘,將岩壁上結殼的岩鹵結晶敲下來,用石臼舂成小顆粒再用手磨細細的磨成粉。
然後倒入木桶中加入苦泉水攪拌,等到投入的粉沫沉積不再融化,便將飽和溶液倒入蒙著好幾層厚麻布的大缸裡。
接下來的工序就比較細致了,白玉琦讓村民砍來粗壯的毛竹,取最粗壯幾節用捅刀打通其中的竹節,底部開一小口。
從下到上依次填入木炭、碳粉和細沙,用苦泉衝刷幾遍不再流出臟水後,就準備好了一支過濾筒,多做一些備用即可。
然後捆紮竹子,搭起一個一頭高一頭低的高低架。
將過濾筒一排排的擺上去,出水口的下麵接一根刨開一半的竹筒。
這樣濾出的乾淨鹽水,就可以順著屋簷下麵的“接雨簷”一樣的竹筒,彙聚起來流入用來接鹽水的木桶中。
準備工作做好,就可以安排人將大缸裡的飽和溶液,用瓢不斷灌入過濾筒中過濾乾淨的鹽水,然後上鍋熬煮了。
老村正看著岩壁上黑褐色的岩鹵結晶,每經過一道工序顏色都會變淺一些。
褐色、紅色、青色,最後倒進鍋中熬煮時,結晶出來的鹽塊就已經是淡青色的了。
頓時激動的跟抽風了一樣哆嗦著嚷嚷道:“青鹽啊!這可是青鹽啊!比縣裡那些大戶人家用的青鹽更好!”
由不得老頭不激動。
要知道坊市中的鹽肆出售的官鹽,也隻不過是褐色的大鹽。
也就是用海水曬製或者熬煮之後,結晶出來敲碎的大塊鹽,味道比之前楊鐵牛拿出來的那塊鹽布強點有限。
而更好一點的鹽,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享用的了。
色澤呈紅色或淡紅色的結晶體,所以也叫赤鹽,乃是大戶人家佐餐之物或者乾脆就作為藥物使用。
至於更高級的青鹽那就不用提了,那就不是人吃的。
隻有達官貴胄、富賈豪商會拿來淨口,一小盒價不知幾許。
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所謂不同種類的鹽,無非就是提煉工序的問題。
白玉琦他們過濾出來的鹽,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青鹽。
甚至因為經過木炭過濾這一道工序後,產出的是比青鹽品質更高的青白鹽,已經沒有太大的有害物質,可以吃了,
但是習慣了後世雪白鹽粒的白玉琦,顯然不會停留在這一步。
特彆是這些鹽,還是從重金屬超標的苦泉裡提煉出來的。
就算他在後世也算是受過元素周期表磨練的人了,也不放心就這麼入口,吃出各種這裡衰竭、那裡衰竭的慢性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