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砍伐下來的竹材,被搬運進了庫峪城內的空地上堆放,如同在庫峪城中堆砌出了一座又一座的翠綠山頭,短時間內是肯定不會再缺竹材和飼料了。
一捆一捆的鮮嫩竹枝,被竹鼠養殖場的養鼠工們,興高采烈的扔進鼠池之中。
一時之間大片的鼠池之中,都傳來了聽上去讓人禁不住頭皮發麻的嘁哩喀嚓聲。
養殖竹鼠隻不過是之前白玉琦,發現這些呆萌可愛但能吃的大耗子之後一拍腦門的決定,把竹鼠抓回來扔給流民們負責照看之後他就沒管了。
可是現在仔細想想,其實養竹鼠比養豬還劃算。
首先是飼料來源簡單而充沛,用不著像養豬一樣還得操心上那去弄那麼多糧食來作為飼料……唐初糧荒,糧食連人都不夠吃,磨下來的麩皮都舍不得扔的,哪有糠料或者玉米、紅薯之類的粗糧來作為飼料。
那都是後世糧食產能過剩的時代才能乾得出來的事情,彆說是大唐時代根本就沒有玉米、紅薯這兩樣糧荒神物了,就算有你覺得大唐人民會舍得給豬吃?
所以吃人不吃的竹子,不會浪費糧食的竹鼠,就成了現階段大規模飼養的首選目標。
原本的養豬計劃,反而可以暫時往後放一放,現有的那些豬群可以留下來育種擴大族群。
其次是竹鼠數量足夠龐大,而且生長速度、繁殖速度夠快,母鼠一年能產三到四胎,每胎五到六隻,懷孕後60天就能產下幼仔,而幼鼠6個月就能進入繁殖期。
也就是說一窩竹鼠按最高產量算,一年可以繁殖出近百隻子孫,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極具規模的產量。
這還是一窩竹鼠,要是一萬窩竹鼠呢?
要知道這一次近乎滅絕性的逮耗子行動,流民們可是總共抓回來了好幾萬隻竹鼠!
要是認真飼養的話,一年之後庫峪城就能擁有一座百萬隻竹鼠的養殖場!
一隻竹鼠重四五斤,剝皮去骨也能剩下兩三斤肉。
就算庫峪城現在的三萬多流民,一個人一天吃一隻也夠消耗一個月的。
更何況以百萬隻竹鼠的繁殖能力,庫峪城的這麼點人吃的速度,絕對沒有它們繁殖的速度快!
每天吃三斤肉,這要是讓大唐人民知道了,估計得感歎這特麼過的是什麼神仙日子啊?
糧食消耗量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油水和肉食。
你看後世有幾個普通人,能一頓飯吃一兩斤米,還覺得意猶未儘沒過癮的?
所以增加肉食,反而能夠降低糧食消耗,那句“何不食肉糜”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
這就讓白玉琦開始認真的考慮如何發展竹鼠養殖業,讓人叫來了自己的外門弟子尉遲寶琳,準備讓他來當這個竹鼠養殖場的場長,同時還召集來了整個竹鼠養殖場的養鼠工。
他打算將係統推薦給他的幾本《竹鼠養殖技術》、《竹鼠的人工飼養及疾病防治》、《竹鼠的科學飼養及人工繁殖》書籍,合編成一部《育狸經》,當作神農門左右二堂“司植堂、司畜堂”之一的“司畜堂”典籍傳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