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貞觀二年的蝗災落幕,大唐的苦難似乎也隨之過去,直接三級跳式的跨入了大唐盛世的階段。
鹽荒?不荒了!
隨著對大唐境內的川蜀自貢、山西運城、江西鹽城。
等幾處產鹽地區進行了製鹽技術的升級,基本上就已經滿足了大唐百姓對鹽的需求。
更彆提在突厥草原境內,也就是後世華夏西北部的青海、內蒙古、新疆、山西等地區,又發現了多處大鹽礦。
特彆是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池,產出的鹽彆說是大唐這三千萬人口了,足夠後世全世界七十五億人想吃多鹹吃多鹹的吃上好幾千年,拿鹽鋪路都綽綽有餘,大唐就更不可能缺鹽了。
糧荒?糧荒已經升級成了糧災!
隨著對河套地區,以及突厥草原部分地區的開發。
采用各種大型蒸汽農械技術,進行大規模大範圍的耕種,李世民已經開始發愁,這糧食多的都成災了,怎麼吃得完啊?
所謂“糧賤傷農”的問題,是建立在百姓依靠田地生存的前提下,才會出現的問題。
在擁有龐大糧食來源,足夠滿足全大唐百姓需求的情況下。
老百姓種一年地收獲的糧食,可能還不如到下各部產業打幾天工掙到的糧食多……那還種個毛的地?
一個壯勞力在下的產業打工,掙回的糧食就夠一家老小吃飽喝好還有富餘,有機會的話甚至還可以學點手藝,那又何苦一年到頭麵朝黃土背朝天,累的黑汗水流還填不飽肚子?
當糧價被成立的糧食公司,大量傾銷的廉價優質糧食。
打壓到人人都能吃飽的“一錢一鬥”時,感覺受傷的反而是那些兼並了大量土地的世家豪族和千年門閥。
因為他們賴以傳世的土地,已經成為了一種廉價的財富,他們無法再依賴掌握在手中的土地,來剝削那些賤民佃戶。
準確的說,他們原本擁有的各種傳統斂財手段都已經失去了效果,那些普通百姓不再依賴他們這些世家門閥生存,大量的人口從土地之中流向了整個體係之下。
而沒有了可供剝削的百姓,世家門閥名下掌握的土地再多又有個屁用,他們還能自己親自去種不成?於是乎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片大片的良田荒蕪。
而失去了傳統的斂財手段,世家門閥幾乎陷入了絕境。
原本經營的糧棧、鹽棧就不用說了,就連隻有豪門才有資格掌握的鐵料、布料等資源。
也都因為經營的鋼鐵公司、經營的服裝公司等企業的產品而賣不出去了。
質量、產量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自然而然會被市場所淘汰……人家花更少的錢,就能賣到更精良的東西,為什麼要來買他們手中這些低劣的生鐵、粗布?
原本還以世家門閥高貴身份,自高自傲的某些人突然發現。
他們這些千年傳世的家族竟然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陷入了坐吃山空的窘況。
甚至連千年以來,他們壟斷在手中的知識,似乎也開始變得極其廉價而無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