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眼神當中充滿了探尋,同時又帶著幾分鷹眼一般的深邃。
采訪過成千上萬人,王忠早就練就一副火眼金睛,被他這麼盯著,被采訪對象哪怕是說謊,都會露-出很多破綻。
接著,他看到這位輔旦大學培養的天才人物,一臉敬佩,雙眸有光的回答道:“周董事長讓我看到了未來前進的方向,從技術層麵的探尋來說,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生物認證這些項目最終都需要落實到硬件和係統架構、算法這些最基礎的技術發展上麵。
現在我們用不到,但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這些項目研發出來的技術產品都會進入我們藍星所有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當中。
那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大夏民族期待的時代,也是我們現在就必須積蓄足夠的力量,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成果的特殊時期。
能夠和周董事長合作,並且親自參與這些項目的落地與推進,我感覺我每一天醒來都是充滿了能量。
西蜀新科雖然是一家小企業,但是我相信,在董事長的帶領下,我們西蜀新科一定會一鳴驚人,成長為大夏聯邦的優秀科技企業,甚至遙遙領先國外的科技企業。
這是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我很開心,我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這場革命當中來,並且尋找到了誌同道合的同誌們。”
在“同誌”一詞還沒有被汙名化的時代,它代表的是“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也是誌同道合的戰友。
張俊平的回答,讓王忠的眉頭不自覺跳動了幾下。
這種回答如果是出現在大夏聯邦的夏聯企業當中,那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公式化的標準回答。
但是這種話卻被一個民營企業的技術高管層給說了出來。
這至少代表著,這家民營企業在平常召開會議的時候,就有相關的議題、講解。
有土壤,才能有果子。
同時,聯邦夏社的記者團隊眾人,也在各自的腦海中拚湊出了另一個形象的周瑜。
睿智、有堅定信念、願意付出、願意割舍利益隻求技術發展的優質企業家和技術研發天才。
在這種目光下,周瑜剛剛坐到會議室的采訪座位時,就頓時感覺到如坐針氈。
明明中午吃飯還算正常的這群陌生人,此時一個二個都像是改頭換麵一般,盯得他頭皮發麻。
不過考慮到聯邦夏社在大夏聯邦的特殊影響力,他還是強裝鎮定,主動打起了招呼。
“您好……”
這一聲招呼,通過攝像機,最後放到了一群中老年人麵前。
一個是虛歲二十四的青年人,一群是最低年齡也有四十六歲的中老年人。
通過記者的提問與攝像機作為媒介,做出了跨時間、跨空間的彙報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