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戰,二龍入水攪風雲。。。
落筆一頓。
“咦?還沒完?”
。。。
那些被殺穿的騎兵眼見三將被秒殺,紛紛奪路而逃,李衍張遵二人奪了幾匹受驚逃散的馬,剛走沒兩步,李衍像是忽然想到什麼,猶豫兩秒,調頭策馬向劉禪的車輦奔去,張遵一愣,一拉馬繩,追了上去。
雖然大將軍隻下了保住玉璽的命令,但做臣子的壞天子的事畢竟逾越,二人畢竟毫無預兆殺出來再好像沒事人一樣走掉,日後查不出來曆史多件懸案,查出來了就是君權和軍權的對抗了,此去麵聖看似唐突,但請罪解釋也好,硬著頭皮請功也罷,都算有個交代,日後追究起來有個說法,張遵的腦子晦澀地轉了幾下,隻感歎道李衍的腦子怎麼就好使,羨慕不來。
留意到張遵敬重的眼神,李衍回頭,食指放到嘴唇前,跟他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李衍是真的怕這大傻春亂說話壞了自己的事。
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為表誠意不帶一兵一卒,出北門十裡而降,如果物理屠龍有最好的時機,那麼就是在此刻。
執行起來很簡單,但後果如何導向很難預測,要扶北地王上位最先要拿到的就是玉璽,古人最認等級的森嚴劃分,薑維被劉禪氣到肺炸都隻能籌劃漢室幽而複明,那北地王劉諶想到全家自刎都沒想到弑父篡位,有些臟活累活,要不就像司馬氏那般超出時代的心狠手辣,要不就隻能由自己這個現代人來做,玉璽作為皇權威嚴的象征,皇帝吱不了聲的時候,自然就是最好使的。
玉璽現在在劉禪手裡,李衍可以直接做掉劉禪,拿走玉璽扶北地王上位,但這樣做劉諶有得位不正之嫌,即使古人很買編造故事的賬,比如劉諶正欲殉國,見先帝神像眼淌血淚,恍惚間傳國玉璽現供桌什麼的,騙騙老百姓可以,滿朝文武都不是傻子,你劉諶弑父篡位的事實大家心照不宣,劉禪剛被刺,你劉諶就拿著玉璽上位,懂得都懂。
最主要劉諶本人既然有殉國之義,當然也不會跟殺父仇人一笑泯恩仇的,到時候他一上位就直接將李衍大卸八塊是最有可能。
如此一來就剩下兩種可能,一是劉禪活著,甘願傳位於劉諶,二是劉禪還是活著,但是玉璽被李衍張遵二人奪走,劉諶逼宮篡位,雖然也不好聽,說服他也有難度,但總比弑君餘地大得多。
馬匹停步,群臣見這兩尊殺神走至車輦前,皆緘口結舌,無人敢阻攔,唯見一老者,怒發衝冠,睜目張須,破口大罵道“汝等何人,竟如此肆意妄為,逞匹夫之勇!可知那魏國軍隊陳兵綿竹,近在咫尺,此番在受降中折了將軍,蜀地百姓又要曆經一番苦難,為汝等過錯也!”
聽他口水四濺,喋喋不休,李衍和張遵太陽穴突突跳了幾下,李衍強忍怒火,沉聲道“起開,莫要講了。”
譙周勃然大怒“黃口小兒,竟不識綱常禮教,諸葛丞相也無膽識如此跟吾講話!”
“好好,老先生,你可識得吾等姓甚名誰嗎?”
譙周一怔,仔細打量著麵前兩個裹得嚴嚴實實的黑袍人,他確實一點頭緒都沒有。
沒等他回答,隻聽眼前這人悠悠然說道“不識得就對了。”
接著就是一串大逆不道的話語“皇帝殺不得,你這軟骨頭的腐儒我還殺不得?”
下一秒,譙周隻覺天旋地轉,日月顛倒,新鮮的老頭呱呱墜地,身軀頹然倒下,再無聲息。
原來李衍橫劍一斬,人頭落地。
人群頓時騷亂,李衍眼神一冷,手中長劍發出尖銳爆鳴,人群頓時安靜。
“彆吵,彆走,誰叫殺誰。”
說完走進車輦。
張遵整個人亞麻呆住了,事件的發展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樣,這也是計劃中的一部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