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難以突破的瓶頸(2 / 2)

“貴公司提出的性能參數或許能達到,但已經是屬於下一代新能源電池的水準了。眼下我們這一代新能源電池,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這種技術參數。”

“至於說下一代新能源電池什麼時候能夠走出實驗室,這個問題你問我還不如去問菩薩……”

“我們公司在下一代新能源電池上也是投了重金的,正跟十幾個實驗室合作,朝不同領域進行研究,但哪怕是目前看來最靠譜的固態電池方向,距離拿出實際成果也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見汪君豪說話都不看著自己,陸鴻心裡有些不快,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當真沒有更具體的研發日程表嗎?”

汪君豪瞥了一眼身邊那位戴眼鏡的男子,“要不讓我們張總給您講解一下?”

戴眼鏡的男子立刻接話,“張耀,飛麟汽車研發中心主管。陸總,幸會。”

他扶了扶眼鏡,擺出一副職業化的笑容,“陸總,您在機械、自動化和軟件領域的成就令人佩服,不過隔行如隔山,電池領域的情況您恐怕不是太了解。”

“目前新能源電池以鋰電池為主,大部分研究機構都在探索如何充分挖掘這款電池的潛力,圍繞著增強效能和降低成本進行研究。”

“隻要把現有電池的潛力全部挖掘出來,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就能達到500公裡以上,基本滿足需求了。”

“至於說您提到的下一代電池,單從電池設計上挖潛已經不可能了,隻有在材料或者工藝上取得突破才有希望。”

“僅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在材料方麵突破屬於完全不可預知的事件……您也知道,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嘛!如今的材料科學跟刮彩票也沒啥區彆……”

“至於工藝,我們看好的是固態電池技術,如果能做到,或許能達到或者接近您提出的參數。”

陸鴻聞言微微點頭。

對方說的是實情。

從前世的記憶來看,鋰電池技術的潛力大約要到五六年後才會被挖掘殆儘,而固態電池直到八年後還是沒能投入量產。

然而電池技術是鴻鵠科技一係列產品的核心痛點。

無人機和機械義肢兩個係列的產品都能從電池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