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慶典之年恰逢正科之年,則是改那年正科為恩科,原來的正科前移一年,或是推後一年舉行。
鄉試之年可以稱為大比之年,在八月舉行,所以叫秋闈。
鄉試分為三場進行,初九,十二,十五日為正場。
考生要在每場正場前一天入考場。
鄉試的考場稱為貢院,各省的貢院都建於省城的東南,考試之時,軍隊也會分段駐守在貢院四周,來回巡邏。
貢院考官,分為正副主考,每省各一個人,負責命題,閱卷,錄取,此二人皆由皇帝任命,專用翰林進士出身的官員,多是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
再說鄉試的考場規矩,可是比之前更加嚴苛,不僅是考試前,要檢查考生是否夾帶,考試後還要查一遍。
對考生所穿戴的衣裳鞋襪,都規定了必須穿拆縫衣裳,單層鞋襪,皮草不可以有麵,毯子不可以有裡。
硯台不能太厚,筆管必須鏤空,蠟台必須空心通底,食物裡有糕餅饅頭的都要切開查驗。
總之,跟前麵的考試不可相提並論。
最近的正科之年是明年,所以林寧帶著下人回了京都林府。
黛玉收到林寧的信,欣喜的展開一看,是他不日就要回京的消息。
黛玉眼中含淚的念道:“寧兒可算是要回來了。”
慕蟬附和道:“少爺可算回家來了,也免得姑娘時常記掛。”
立刻吩咐丫鬟將林寧的院子再仔細打掃清潔一遍。
又吩咐小廝日夜在岸口等著,生怕錯過林寧下船。
又過了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