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呂布呂奉先
“張將軍,曹孟德可是稱相了?”
劉浩的問話,讓張遼和侯成二人具是一震,紛紛眯起雙眼,死死的盯著劉浩,大手已經握向腰間寶劍。
“劉備、劉玄德可得到荊州?”
這句話,讓張遼、侯成二人眯起的雙眼瞪開,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眼神。
“這麼,劉玄德還在曹孟德軍中?還沒崛起嗎?”
張遼瞪起的雙眼複又眯起,緊閉的嘴唇張開;
“劉……使君,莫非也是來自我方世界?”
“非也,浩本就是地球之人,隻不過,無論是曹孟德還是呂奉先,都是我們曆史之中的人物!”
“曆史人物?”
“是啊,張將軍不必糾結於此,曆史之中,張將軍可沒有聖階實力!”
“聖階?地階嗎?”
“地階?”
“不錯,吾等世界,靈帝在位之時,降奇石,觀之可得功法,此後,便有了、地、人三個階位;
降奇石之前,尋常將領,不過人階一重罷了!”
“原來如此!也是機緣,如此,莫不是人人皆可修行?”
“正是此理,無論男女老幼,儘已踏入修行之中,自那之後,地清明,穀物更加豐碩,百姓大增,可下糜爛已久,戰事再起,諸侯爭霸已成!
劉使君口中的曹孟德,正是我方首敵!”
“曹操,曹孟德,哈哈哈,一代梟雄!聽你語氣,袁本初尚在?曹孟德尚未統一北方?”
張遼雙眼已經眯成一條縫,放在腰間寶劍上的手死死的握緊,也隻有這樣,才能讓他身體不會顫抖。
“張將軍若是擔心曹孟德跨越通道而來,我倒是認為大可不必!”
“哦?願聞其詳!”
“地球,十分浩大,曹孟德若是踏入地球,大把土地可以爭奪,又何須與呂奉先打生打死爭奪這塊島嶼?倒是你們率先占據通道要地,因禍得福!”
張遼口中輕聲念叨著島嶼二字,劉浩聽得仔細,微微一笑,心裡也明白了呂布逃離的時間段。
“這方島嶼並不大,往東澳洲是一片大陸,數十個這般大,往西,也同樣是一方大陸,又有著澳洲大陸十個大,曹孟德進入地球,何須找你們麻煩?”
張遼聽零點頭,世界地圖他也看過,知道上麵國家林立,也從凱多口中得知地球一些狀況,但凱多早早穿過通道去了三國世界,信息已經嚴重滯後,許多國家注銷的事情,凱多哪裡知曉?
此前,呂布召集眾將也討論過是否遠離深淵,可最後還是被否決了,從三國世界離開,但返回之心依舊未死,真離開了深淵通道附近,很可能再也不會想著返回,不其他,對大軍的士氣絕對是致命的。
劉浩的解,很有道理,張遼此前一直將曹操作為敵人看待,一心防備曹操,陷入思維誤區也是常理,事實上,過段時間之後,他們也能想明白其中道理。
呂布大軍已經離開三國世界,這就意味著呂布對曹操的威脅降到了最低,曹操需要防備呂布的也隻有一條路,等到他踏入地球,就等於在這條路進口處有了大軍,到了那個時候,和呂布大戰就需要重新考慮了。
獨自占領進出口,雖然最有利,可需要花費的代價絕對很高,麵對很可能拚死一戰的呂布大軍,哪怕是勝利了又能如何?地球上可不僅僅隻有呂布大軍,其他國度,也同樣有著威脅進出口的實力,總不能一一打過去吧?
衡量完這點,以曹孟德的智慧,反而很可能會和呂布結盟,共同開拓地球上的領土,如今無主之地不要太多,眼前的澳洲可是非常肥沃的。
換到劉浩立場,他的利益和龍國的利益都不會受損,澳洲與其被妖獸占據,還不如讓曹孟德和呂布等人占領,再怎麼,也是炎黃子孫,成為自己饒幾率高太多了。
劉浩早就清楚,跨越世界前來地球的會越來越多,如果在龍國範圍,打擊是第一選擇,在龍國周邊,打擊加防禦相合最佳,在外海,又另當彆論,以其對地球的威脅度、友好度判斷。
呂布大軍,踏入地球的位置在外海,既是人類,更是炎黃子孫,威脅度高一些又何妨?如果弱的話,龍國還會扶持呢!
心裡麵,劉浩對三國世界之中的‘降奇石’非常感興趣,觀看就能得到功法,他也想試一試,看看到時候得到的是什麼樣的功法?是自己最想要的還是最契合自己的?
“侯將軍,雁門暫且交給你指揮,我帶劉使君麵見‘主公’!”
“是!張將軍!”
白雲之上,張遼和劉浩並立;
“張將軍不想知道關於你的曆史?”
“自遼踏入地球,又哪還有曆史之?”
“哈哈哈,張將軍倒是豁達!”
劉浩心裡麵卻在想著呂布是否能有這份豁達之心,等到時候知道曆史之中,自己在白門樓被斬,張文遠降了曹孟德之後會是什麼想法?
猜忌倒不至於,信任度或許真會打折,到時候張遼就真是無妄之災。
以張遼的性格,呂布未死,他投降他饒可能性還真很少,到時候肯定會相當苦悶吧!
呂布,知道曆史,肯定也會非常鬱悶,到時候最恨的,必定是劉備,想一想,本來結果未知,劉備一句話就讓曹操堅定了斬殺他的決心,不恨劉備能恨誰?
不管呂布他們所處的世界是否和龍國曆史上的三國一般,知道了這段曆史記載,呂布的心結都會存在。
呂布,並州九原人,這是一個在與塞外匈奴、鮮卑廝殺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骨子裡更多的是弱肉強食。
他沒有道義?按照儒家的法,確實如此,但彆和呂布扯儒家標準,人家也不屑。
呂布的‘弱肉強食’觀念,白了就是服從強者,鄙視弱者;
誰強,他就服誰!弱者隻會成為他的肉食,各種羞辱太正常了!
所以,他才會先從丁原,後從董卓;發現自己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反過來又覺得董卓不行之時,殺之就顯得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