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裡頭還有一個羅濠,和其他人不同,對羅濠,劉浩反而是把握最大的一個,有著玄武大尊的照拂,他根本不擔心落後日後修為會差,也不擔心羅濠資質跟不上先天生靈之類,能被玄武大尊扔到玄武世界太陽星之內修行的,又豈是區區資質能阻擋的?
隻不過,羅濠一直以來都被劉浩當作最後的底牌罷了,不到真正沒辦法的時候,劉浩是不會去驚動羅濠的,自己這個小姐姐性格太好,好到隻要可以,一直在一個地方修煉成聖都有可能,自己越晚去打擾羅濠,得到的助力也會越大。
按理說,如今的劉浩還真不是沒有幫手,小鴻鵠就是最大的一個,然小鴻鵠如孩童一般的純淨,也讓劉浩絕少打她的主義;
他更清楚,小鴻鵠之所以牛叉,更多的還是她修為的碾壓,真正戰鬥起來,經驗少得可憐,乃至於到了沒有的程度,這樣的幫手,更多的還是沒打出去威力最大,讓人不得不防才是最大的威懾。
思緒之間,小院外一陣聲音傳來,李治武曌和小兜子也放學回歸,看著小龍兒幾人呼啦迎接上去,劉浩也嗬嗬笑著;
一幫子小家夥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才會糾結在一起玩耍一下,等到晚飯結束,又是一番教導,更是劉浩親自上陣那種,又哪裡有時間浪費?
對李治和武曌二人,劉浩也是下了大功夫的,當然,這裡頭最大的緣故還是布局,後西遊時代的布局,自身影響力在人族正統之中的延續,如今看來效果斐然,不管是李治也好,武曌也好,都全身心的認可了自己這個老師,這就足以。
劉浩很清楚,一個學生和一個帝王,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思維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但劉浩也沒有真正將棋子壓在師徒之間,更多的還是壓在了學識之中;
以地球數千年來的文明影響李治和武曌思維模式,等他們成為帝王之時,這份思維模式才是真正收獲之時。
這是時代的領先,劉浩很清楚,洪荒和地球的鏈接時日越長,二者之間的交流也會越深,哪怕地球日後闖蕩洪荒的人族百不存一,一旦進入大唐帶來的影響也將是恐怖的,而到時候有了相近思維的李治和武曌,天然上就對這些人有著很多親近感;
到了那時,才是大唐人族生產力飛速擴大的時候,一個跨越世界而來的知識,和一個穿越者沒有什麼不同,其意義之廣,也唯有劉浩這樣的人才真正清楚。
可以說,這才是劉浩真正隱藏至深的布局,隻不過洪荒大能也好,混沌之中的聖人也罷,都不儘能夠猜透,對他們來說,什麼人間帝王,不過是螻蟻爾;
他們根本不知道千裡之堤始於蟻穴,等他們真正察覺之時,浩浩蕩蕩的曆史車輪已經飛速行駛起來,到了那時,想要阻擋,已經徹底晚了,天地意誌也絕對不會允許他們開曆史的倒車。
自大禹退位,夏朝開啟,人間正統人族之中,帝王不得修煉已經成為了潛規則,雖沒有明確天條規定,然這份潛規則已經成為了主流,任何一個門派傳承都不敢輕意踏過這條紅線。
隻不過,這條紅線,日後還能不能持續已經還真難說,歸根結底,就是百家之道在洪荒的誕生。
對此,混沌之中的聖人眉頭皺起之時,但也沒有出手阻擋,其緣由,還是因為沒有明確的規定使然,如今李世民就是如此,雖因政務之故,沒有多少時間修煉,又因不可能主修一家之言,修為隻能算平平,然底子尚在,大學生文位在整個大唐之中,也算不錯了。
李世民,從百家之道踏入半聖仙階的可能性幾無可能,這一點,無論是昊天也好,混沌之中的聖人也罷,都十分的清楚。
可李治呢?武曌呢?
便是混沌之中的聖人,也不敢輕言確保。
這其實才是聖人糾結的源頭,可在其中,道門和佛門都有著不同算計。
道門,自然是希望李治在位時間更久一些,如此,才能讓佛法東傳推遲更晚,使得後續的武曌哪怕偏向佛門立場,也因時間而衝淡許多。
佛門亦然,雖知曉李治在位時間更長,對佛法東傳的影響越大,可他們同樣希望後續即位的武曌能長久在位,到時候有了一代帝王的推動,佛門在人族之中打下的根基隻會越發深厚。
也是因為二者各有算計,這才使得混沌之中的聖人默認了劉浩的教導,甚至已經做好了人族正統帝王可以修煉百家之道的默契。
劉浩多少能猜出一些,故而,針對李治和武曌,也沒有教導道門乃至佛門的修行之法,不去觸這個黴頭,這才相安無事到至今。
或許也是聖人念頭的影響,無論是李治和武曌,對百家之道之外的修煉都沒有一絲覬覦之心,彷佛對此從來沒有野心一般,又彷佛對此從來都沒有想法,這也讓劉浩大大的鬆了口氣。
與之相反,小兜子卻對此十分熱衷,稍微一個調教,就能舉一反三,故而,妹兒和小兜子之間反而關係更好一些,若非李世民強調要跟隨李治前往幽州學院就讀,小兜子多半要賴在小院之中和妹兒讀書。
對此,劉浩也沒有乾涉之意,他更清楚小兜子根本無需他調教,有著‘天道’境界的師父後土,小兜子日後的成就說不得才是人族之中最強悍的一個,根本不需要他擔憂之流。
“老師,螃蟹最好吃了!”
“那讓小龍兒以後多抓一點!”
“嘻嘻嘻,老師最好了,小龍兒弟弟最好了!”
小兜子的表揚,也讓小龍兒跟著嘻嘻直笑。
至於黑河之中螃蟹類妖族是否要到地府告狀,卻不是劉浩會關注的。相反,他反而鼓勵他們多接觸水產,特彆是李治和武曌二人,倘若二人對黑河之中的水產有了偏愛,日後幽州大軍也好,百姓修士也罷,都能多一條財路,帝王的影響之大,劉浩又豈能不知?分明是他潛移默化引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