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隻有五十步距離的建奴騎兵,明軍陣線兩側的親衛營士兵頗有經驗。
整個防線沒有一點破綻,親衛營士兵都不需要任何指令,已經開始以最快的速度扔出了轟天雷。
密集的轟天雷被扔向衝鋒的建奴騎兵隊伍。
“轟轟轟!”
“轟轟轟!”
………
轟地天雷的爆炸,再次讓衝鋒的建奴騎兵人仰馬翻。
近距離加上數量巨大的轟天雷所帶來的殺傷力遠不是火炮和火槍所能比擬的。
一波轟天雷扔出後,給建奴騎兵帶來了前所未有傷亡。
而在扔轟天雷的同時,建奴的箭矢也射向了親衛營。
親衛營開始出現傷亡。
好在得益於蒸汽機應用在鍛造上麵,煉鐵技術的改進,加上鐵礦上勞工的勤勞工作,此時大明鋼鐵的產量大大提高了。
這就有足夠的高鐵用於生產盔甲,所以無論是親衛營還是左衛營的士兵,都裝備了精鐵打造的盔甲。
建奴的箭矢除非射中麵門,否則並不能直接帶走親衛營士兵的生命。
但是箭矢射中士兵的四肢所帶來的受傷是不可避免的。
四肢受傷失去戰鬥力,但是沒有失去行動能力的親衛營士兵,迅速自行轉移後撤,軍醫在後方忙碌的為受傷的士兵包紮。
而失去行動能力的士兵則是由軍醫隊迅速進行轉移。
因為,在建奴騎兵的衝鋒之下,這些受傷的士兵如果繼續留在戰場上,不僅自己是死路一條,還會影響到其他士兵的作戰。
所有人,都在各司其職的忙碌著。
五十步的距離對於建奴騎兵來說,很快,所以親衛營士兵根本就沒有第二次扔轟天雷的機會。
轟天雷扔出後,親衛營士兵立刻將匕首裝上火槍,然後迅速變換陣營,形成了親衛營向來用來肉搏的三人三角隊形。
一番衝鋒下來,左右兩側的建奴騎兵傷亡接近一半。
但是,看到近在咫尺的親衛營士兵,建奴騎兵變得興奮,他們覺得大清國的騎兵又行了。
建奴騎兵認為,即使傷亡再多,隻要能衝進明軍的陣地,那麼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他們這些大清國的勇士。
但是,想象是美好的,事實總是殘酷的。
對未來抱有美好期望的建奴騎兵,揮舞著手中的馬刀,曆經磨難衝進親衛營的陣地後,他們發現事實和自己想象的並不一樣。
他們似乎從一個地獄轉到了另外一個修羅場。
親衛營三人戰鬥隊列,分工明確。
每個小組對應一個建奴騎兵,一人正麵和建奴騎兵交鋒,吸引注意力,一個砍向馬腿。
馬腿被砍後,建奴騎兵毫無疑問的落下戰馬,三人戰鬥小組的另外一個人,看準時機,在建奴士兵落馬之際,一刀結束了建奴士兵的生命。
一切配合默契,動作乾脆利落,建奴士兵走的很舒服,可以說一點痛苦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