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還有些黑時,李元爬起來看了一眼,沒有晨霧,便又睡了半個時辰,才起床練劍。
雖然沒有對比,但李元也能看出《太白劍經》不凡,因為其內不止有一門劍術,而是包含練劍、飛劍、劍術、劍氣、劍丸等十數個篇章,詳細無比,分明是一門極完整的劍道傳承。
劍經中記載,太白劍經以修劍為主,所成劍氣、劍意鋒銳無比,練劍之初不可急切,須得配合相應的靈藥靈物煉製養元靈液塗抹全身,否則易有軀體折損的風險,還會易生暗傷,於日後修行大大不利。
李元暫時還未煉製出養元靈液,故而三日練一次,免生損害。
他想的明白,修行重要,自身軀體是修行之本,更重要,有混元爐做底氣,日子還長,不必著急。
一通劍法耍下來,出了一身汗,燒水洗澡,剛收拾完,就聽正殿有人說話。
“是崔婆婆,今日怎麼有空過來了。”來人李元認識,是山下大柳村的祖孫二人。
崔婆婆五十多歲,平時常樂,看著很健朗,一見他便笑道:“小李道長好,家中農忙完了,想著一事來求道長,就讓我這小孫子陪我來了,虎子,快叫人。”
虎子七八歲,看著虎頭虎腦,兩隻眼睛圓溜溜的,脆生生的叫道:“小李道長!”
“嘿,小李道長也是你能叫的,叫李道長。”崔婆婆唬著臉道。
李元哈哈一笑,擺擺手不在意的說:“我才十六,確實不大,您叫得,他叫也沒事,這是您最小的孫子吧?看著真壯實。”
崔婆婆見狀也不再說,摸摸虎子的頭,“是啊,這小子生的好時候,家中有了餘錢,吃的穿的都好,許是養得好,平時也機靈,便想著送他去讀書,莊戶人家也不能一輩子在泥巴裡過活,您說是吧。
所以,想請小道長給取個名字,免得虎子虎子的叫著,讓人笑話。”
“原來要去讀書了,取名字當然沒問題。”李元一口答應下來,“不知他生辰多少?”
崔婆婆說了,李元想了想,說道:“他姓張,五行缺水,既是讀書,日後為官行走四方,便叫張通淮如何?”
話剛一出口,李元便心神一動,感知日後同虎子竟有一份淵源,隻是他修為不高,隱隱約約的並不真切。
“張通淮...好名字,多謝小道長,虎子,以後你就叫張通淮了。
我聽說北方有條淮河,波瀾壯闊,但常發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