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下了山,看到村裡六七八歲大的孩子在村裡玩耍,呼啦呼啦跑來跑去,不用玩什麼,就快樂的哈哈大笑。
看到李元,紛紛跑過來叫“小李道長”,李元都一一應了,說笑兩句,把隨身帶的兩把糖果分了,徑直去了村長家。
同李大江昨日剛見過,沒有敘什麼舊,說話直奔主題。
“李叔,現在農忙過去,天也熱了,村裡的孩子沒什麼事,不如讓他們上山,我教他們識些字如何?”
李大江正咂著煙袋鍋,猛的一愣,“小李道長,你這話可是真的?村裡的孩子可是不少,一起上山的話到時候漫山遍野的怕是不好整。”
“您放心,隻要您同意,孩子就儘交給我了,每天早晨上山,下午回來,保證他們平安回家。”李元笑眯眯的說,像是有什麼不懷好意。
李大江見狀不免有些懷疑的看著他,好似在看人販子。
李元忙道:“這些年村裡人對我多有照顧,平日也幫不上什麼忙,想著過了農忙,孩子們都沒什麼事乾,教一教識字,當然,肯定和書院不能相比,但認兩個字也是好的,您說呢?”
“你們觀裡的道長
幫村裡的忙也不少,不用客氣……你要不嫌麻煩,我就讓他們去,不過管飯就不用了,能認字已經是他們的福氣,哪裡還能麻煩你管飯。”
李大江不是墨跡的人,想了想就同意下來,但知道這個時節,家家戶戶都不富裕,不能占道觀這個便宜。
“您不用客氣,這點事是對我來說還是不費心的,前段時間春遊時節,有縣裡的富戶供了許多香油錢,我早想著此事,都換成了米麵堆在觀裡,吃不窮我。
再說我也不白教他們認字,觀裡許多事情,還會讓他們幫忙乾活,漫山遍野的跑一跑,隻要到時候您和村裡的人彆心疼就行。”
“嗨,這有什麼心疼的,本就是泥地裡滾大的孩子,隻要彆缺胳膊少腿,隨你怎麼整治他們。”
李大江哈哈大笑,便進屋掏出一個銅鑼走到門口,咣咣咣敲敲了三下。
很快,村裡的人都圍了上來。
這是召集村裡人的一種方式,方便快捷,也不用費嗓子。
人圍了一圈,李大江便將此事說了。
這個時節孩子都是漫山遍野的跑,有人管哪裡還能不同意,隻是很多人都對管一頓飯不好意思。
李元就說了,他們在識字累了的時候,也會讓他們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村裡的人這才好些,答應了下來。
有人問:“小李道長,俺家二狗九歲了,也想去,你看能不能要?”他旁邊一個精瘦的男孩紅著臉,有些不好意思看人。
之所以說六七八歲,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學習認字的時候,村裡能夠讀書的孩子都是這個年紀入學,李元教他們識字,一是回報村裡人,減輕些他們的生活壓力,真的有天賦的,送去書院讀書,或者多學些東西,未來可能就會大不一樣。
二則是按照古婆婆所說,從村裡的孩子中找一找,有沒有根骨上乘的,不說作弟子,收作道童也是好的。
至於家中會不會同意,那肯定沒有二話,彆的不說,能夠吃飽飯就是對這個年代的人最大的誘惑了。
之前長風道長在時,就經常有人帶著孩子上山來問是否收徒,不知長風道長有什麼緣故,都被他拒絕,到李元執掌青鬆觀後,自己還是個半大的孩子,才沒有這樣的事。
李元笑道:“當然可以,隻要不超過十歲都可以來,但是各位叔叔嬸嬸可彆把三兩歲的大侄子送來,小娃娃我可是怕的很!”
“哈哈哈!”村裡人都笑起來,哪會真把他當成看孩子的。
“這個時候也沒什麼活計,孩子在家裡也是乾熬著,不止男孩,女孩也能上山一起認字,一視同仁。”
“這怎麼能行,家裡那麼多事要做,女娃子哪裡能走得開,再說,女娃早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