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下了山後,崔寧同古婆婆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隨即各自忙去了。
李雲下了山,直奔趙有財家,村長家他去的多,趙有財家倒是第一次來。
沈氏聽到敲門聲,一抬頭,見他立在門口,立即扔下手上的活計,忙不迭的迎上前來。
“小李道長快請進,我道今早上怎麼會有喜鵲叫,原來是貴客盈門,快快請進!”
“嬸子客氣了,小寶上山送了精致的點心,便取了點自己做的月餅,讓你們嘗一嘗,做的不好,您彆介意。”
李元毫不客氣的霸占了崔寧的勞動成果。
“呀,這可怎麼過意的去,小李道長親自做的月餅,”沈氏雙手捧過來,打開一條縫,見裡麵月餅精致非常,更是讚不絕口,直誇的李元快要坐不住的時候,趙有財終於到來。
他道:“趙叔,這是觀裡供奉過的平安符,收下給小寶帶吧。”
趙有財聞言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是周全的人,不會不知道自家還有個投奔來的外甥,若送,怎得隻有一張?
他很快心思一轉,想到了什麼,眼中微一思索,請李元坐下,倒上茶水,
邊說邊聊。
趙有財雖脾氣不好,但是場麵人,尤其對小李道長一向敬服,有他在,場麵一直熱烈。
忽而他道:“自長風道長去世後,小李道長一直獨自一人在山上,逢年過節時怕有些忙碌,獨木難支,不知是否想過招收一二道童弟子,可做幫手,也可傳觀內衣缽,自己也不必如此忙碌了?”
李元看了他一眼,笑道:“說來可巧,最近我正有這個想法,隻是一時想不到合適的人選。畢竟參悟道經,不但繁瑣,而且枯燥,常年呆在山上,怕是一般人呆不住。
且修道參悟,又對悟性,勤奮有所要求,附近十裡八鄉,我隻對咱們村子熟悉,但想來想去,總也想不到合適的人選。
再有,山上生活貧苦,跟著我不免孤單,即便看中了也不知其父母是否願意,難找的很呐。”
沈氏這才明白過來什麼意思,看了李元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訝色,很快又沉吟起來。
趙有財瞥過自己妻子,笑道:“小李道長這話可是過謙了,你在山上可是不知,如今村子裡可是人人都想上山做道士呢。
旁的不說,隻說今年洪災泛濫,多少人家幾乎斷了糧,而道長在觀中,非但吃喝不愁,反而救濟了這些孩子,不知有多少人羨慕,若非王杏花攔著,不知多少人要去求一求呢。
道長既如此說了,我便厚顏替他們問一問,道長方才說枯燥,是說上了山就不能下山了嗎?還是另有什麼規矩,不能讓和父母家人斷絕關係吧?”
沈氏忙支起耳朵,細細聆聽。
李元道:“趙叔這話可莫傳出去,不知旁人還以為青鬆觀是魔窟呢。
生身父母,奉養乃是人之常情,怎可斷絕,山上是道觀,又不是什麼絕情穀,湮滅人性的地方,起碼我青鬆觀是不要求斷絕塵世的。
若是從附近村裡選取聰慧勤奮的,隻要同我說了,豈會有不讓下山的道理?再者家人思念,也大可上山來探望,也不是遠處。
隻是萬事有度,彆太過頻繁,擾了弟子修道那便彆怪我加以乾預了。
另外,我道入世才能出世,入世一番比一直清修學到的東西還多,故而,入我門下後,讀書科舉亦是無礙,至於娶妻生子,道門本就不限,隻是大道緣法,彆誤了道門課業。”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喝了口茶。
趙有財眉頭挑了挑,卻是沒想到青鬆觀的條件如此寬鬆,目光一瞥,去看沈氏,她已是眉間帶笑,顯然心動。
李元接著道:“不過有一點需得說明,青鬆觀規矩輕鬆,但不是救濟站,一旦進去,那便不能反悔,除非豎著進去,橫著出來,若是有人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