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元將收徒之事說了,古婆婆聽後沉思片刻,點點頭道:“沈平安和桃花兩個孩子確實不錯,這麼多天看著過來,一是聰慧,二是勤奮,都正對修道的路子。
隻是不知其能否忍受得住修道路途中的種種艱難,不過,還未入門,說此事尚早,你既有定論,自行便可,我沒有什麼意見。”
“婆婆眼光素來是好,既然您都如此說,那想來是沒有什麼不妥了。”李元哈哈一笑,轉而去到房中準備收徒之事。
……
……
春去秋來,幾場暴雨過後,天氣逐漸轉涼,隨著秋風過境,天地間不知何時已然沒有半點綠意,林間枝頭光禿禿一片,已然是冬天了。
眼看著太陽整個躍出東方,紅彤彤的給世間灑下一片暖意。
青鬆觀門口,按身高排列的三個孩子齊齊收拳,左側的沈平安收拳在側,提膝收腹,緩緩吐出一口氣。
這氣如一條白色匹練,飛出一尺多長,而後緩緩消散。
旁邊一個女聲驚喜道:“大師兄,你終於練成師傅說的吐氣不散了,雖然還有些短,但已是小成境界,進步比我們快多了。”
沈平安收功後,淡淡道:“隻是小有所成,距離大成還差的遠呢,師傅早先說過,
修道之人必須熬煉筋骨,將根基打的堅實無比才能夠去修道,且還有的學。”
“不知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學習師傅所用的道法。”一旁最小的女孩帶著憧憬的說道,然後給沈平安道喜:“恭喜師兄突破!”
“師妹天賦卓絕,想來很快就能到達此境界。”
和沈平安說話的二女不是旁人,正是李溪和桃花。
沈平安和桃花出現在這裡不足為奇,畢竟李元本就有意收他們為弟子,但李溪是個意外。
在收徒的消息傳出後,李大江上山苦苦哀求,帶著李溪長跪不起,言道隻要能收下李溪為徒,做什麼都願意。
李元斟酌一天,便也將便將此事同意了,但下不為例,杜絕了其他人也有如此心思。
其實若論天賦,李溪也是不差,並且活潑開朗,之前也曾在收徒範圍內,但比起桃花和沈平安二人略有不足,加之他初次收徒,沒有經驗,並不想辦的隆重,隻做二人打算,如今多了一人也沒什麼,總歸是意外。
並且李元事先同李大江說好,如若李溪天賦不夠,自己不會長留,待其十八歲後便下山去過普通人的生活。
李大江見女兒同意,也沒有二話,他來哀求,本也隻是心疼女兒,如今得願,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三人閒話幾句,輕車熟路的來到後院打水洗漱,然後分工明確,澆灌草藥、打掃道觀、清理供桌等一一做過。
這時,崔寧已做好早飯,擺在後院中,幾人各自落座,開始吃飯。
在飯桌上,桃花有些期待的問:“崔姐姐,師傅還未出關嗎?”
“還沒有動靜,不過想來應該快了。今個已經臘月二十,再過幾日就是小年,再之後是除夕,逢此佳節,阿元……李觀主應當不會錯過。”
“那就好,這半個月未見師傅,可想念的緊。”李溪笑著說,“昨日我爹上山,問我回不回家過年,我和他說師父還未出關,要是除夕還不出關,便在山上過了,弄的他好失望,盼著師父能及時出關。”
沈平安沒有說話,但眼神中也透露著想念意思。
對他來說,拜了這個對自己關懷備至的師父,比其他二人意義更加重大,畢竟自己父母雙亡,雖有姨母在,但是趙有財的性格並不能讓他真正的融入趙家。
而真正讓他感到溫暖的地方,便是在青鬆觀,在這裡,他才能夠感覺到自己融入其中,與師傅是一家人。
吃過早飯,幾人各有忙碌。
自收了徒弟,李元便停了對村裡孩子的教學,他們已經學過千字文和論語,基本的字都已認全,以後再學其它也方便,自己開課時便定下啟蒙目標,如今完成,之後專心教導沈平安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