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采氣造化開始》全本免費閱讀
“這座山如何?”
遁光停在半空,露出李元和崔寧的身影。
下方一座山峰,山分三支,如三叉戟一般衝天而起,中央一座奇峰迭起,山石林立,另外兩座側峰峰巒疊嶂,林木蔥鬱,看起來靈氣濃鬱,是修行的好地方。
崔寧目光在山峰四周逡巡,伸手指著中間的山峰。
“彆的還好,隻是此峰上半部分沒有林木遮擋,與下方繁茂的林木對此格外不協調,並且呈細長之勢,開辟洞府似乎不太適合。”
李元點點頭,有些可惜的道:“的確如此,可惜了這般好的山勢,一母二子三座山峰相得益彰,若有合適的子母陣法布置下去,想來威力會很不錯。
不過上半部分的山峰是處瑕疵,更像是累贅,讓此處靈山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罷了,再去旁處看看吧。”
李元隨手一揮,風力卷來白雲,將二人身形掩藏,無形的風力催動,不急不慢的向遠處飛去。
“你是如何打算的,將道觀全部搬遷,還是新建一座新的道觀?”崔寧問道。
李元道:“收了弟子,道觀就顯得小了,之前沒幾日就雲遊,還未覺出來房間不夠住,今次回來後,便感覺到了不便。
出來時想著重新尋座靈氣豐盈的奇山,把道觀整個都搬遷過來,不過如此一來,道觀在深山,但這樣一來,若是我外出,留你和幾個弟子在深山,難保有無風險。
並且深入山脈,出行亦不便利,便又想著,尋一座山峰建座新的道觀,將明泉山上的作為外門,新建造的作為內門。
但這樣一來,我在山中修行時,明泉山出了事,鞭長莫及。
唉,如今又想著,乾脆不如在明泉山山頂處開辟一處平地,重新建造一處道觀,分內觀外觀,既開辟了新地方,有容納徒弟之地,也能分出外人拜神之地,和修行之地。
思來想去,我倒覺得第三種更合適些,你覺得如何?”
自三個徒弟回山後,李元在觀中修行時便感覺道觀小了,崔寧不在觀中居住,一大三小四個人住著有些擠了。
便想著另尋一處,重建一座,也算為青鬆觀開疆拓土了,為以後擴大宗門做準備。
崔寧聽完他的話,思考片刻後笑道:“你倒是各個方麵考慮的齊全,依我來看,另尋靈山開辟道觀山門還為時尚早,待門人弟子再多些也不遲。
第三個想法便很好,將山頂好好規劃一番,重新建造道觀,分出凡俗上香和修士修行兩處,也能彰顯宗門愈發正規,逐漸是個合規的大門派了。”
“好,既如此,那便如此定了,不過好容易出來一趟,也不必浪費,看一看四周有沒有合眼的名山大川,先預定下來,待日後可直接選擇。”
如今無甚要事,不著急回返,一路將雲川縣之南方圓兩三百裡範圍內的高山都看了個遍,其中有幾處合眼,暫時記錄下來,待日後有需要了再去開發。
不過,若是在山頂建造內觀,作為內門,把原先的青鬆觀作為外門,可容納的弟子就多了,起碼下一次收徒還能盛的下。
臨近傍晚回到明泉山,在山頂落下雲頭,二人仔細將山頂四周看上一遍。
明泉山是獨峰山,一個山頭從上到下,沒有分支,不過在山西側半山腰的地方,有幾處斷崖,不算很高。
山勢東麵平緩,西麵陡峭,青鬆觀便建在東側山腰的平坦處,四周林木環繞,自然和諧。
從山腰往上,山體逐漸變細,不過即使是山頂,也甚是粗壯,用來建造房屋道觀完全可以。
山頂處形似一個平台,平台上是泊泊的泉水,在泉水旁側另有一截陡峭山壁幾乎垂直聳立,約摸有十餘丈,那裡才是真正的山頂。
泉水順著一條低凹處流下,因勢下行,繞著明泉山七拐八拐,流經大部分區域。
因著此泉水終年無斷流,還在山南山勢陡峭處形成一條小型瀑布,一旁有兩株粗壯的紫藤蘿,這個時節花朵凋謝,但綠葉繁盛,熱烈非常。
在泉水下方十餘丈之地,有一山石奇突的石林,若是將雜亂的山石除去,下方是一片平坦之地。
石林坐北朝南,東麵一片平坦,有一條隱約的山路蜿蜒而上。
西邊地勢略低,下方是蒼翠的鬆林,波濤如海,從石林下看,正能看到一片綠海,蔚為壯觀。
而在這片鬆林中央,大青鬆一枝獨秀,遠遠高出一截,不知這麼廣大的鬆林是否為它孕育發展而來。
李元和崔寧看了又看,最終選定石林所在的這片地方。
換作尋常人,石林雜亂,如何去除是個難題,但對李元來說,小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