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五友齊聚(1 / 2)

權臣手劄 雲曉 4670 字 1個月前

《權臣手劄》全本免費閱讀

入夜起風,秋雨淅瀝,昏黃柱燈下,桓權跪坐於竹席之上,手捧《春秋》,正襟危坐,誦讀書冊,織布機唧唧作響,一下又一下在暗夜中分外清晰。

“權兒,《春秋》有言:‘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你為母親解之。”

“是。此言出自《春秋·文公篇》,是穆伯出使齊國時,楚國與齊國重修舊好的象征,告誡後人,治理國家需要團結外援,與鄰國修好,保衛社稷宗廟,要符合忠信卑讓的道理。”

桓權一一為母親解答,回答結束之後,桓權垂下頭,態度恭敬謙卑,對母親道:

“孩兒薄見,請母親伐正。”

桓母並未停下手中紡織事宜,隻是看了一眼桓權,道:

“你既知忠信卑讓的道理,就該知道侍君以忠,待友以信,對理以誠,待長以卑。不可因出身大家而生出驕縱之心,忘卻聖人之道,你如今已入了太學,母親已沒什麼再教你的了,隻望你勤學好問,切莫沾染浮華輕薄之氣,否則便是辜負為娘一片苦心。”

“是,孩兒受教。”

桓權垂首稱是,屏息凝氣,對於母親的教訓不敢出一言,全然不似白日謝弼麵前那般怡然自得。

“藥已經熬好了,喝完藥早些回去睡吧。”

“是。”

桓權看著潘媽媽端來的藥,看了一眼母親,接過藥盞,未有片刻猶豫,一飲而儘。

桓母停下紡織,來到桓權麵前,從桓權手中接過藥盞,讓潘媽媽先退下,一時之間,屋子中隻有那燭火搖曳,桓母和桓權的影子交疊在一處。

“權兒,你莫要怨恨母親,當年母親亦有不得已之處。”

“母親放心,孩兒都明白,孩兒從未怨恨母親,縱使當年母親並非情非得已,母親能讓我走這一條路,孩兒仍是心存感激的。”

桓母長歎一聲,原有千言萬語此刻也說不出,隻是拍著桓權的肩,道:

“去吧,彆太勞累了。”

“是。孩兒告退,還請母親安歇。”

桓權對母親叩拜之後,方才起身離去。

桓母看著桓權離去的背影,眼中流露著關切和擔憂,對著服侍自己日久的老仆,道:

“這樣,是不是太對不起孩兒了?”

“夫人當年也是不得已,公子會理解的。”

“權兒一向懂事……我隻是有些猶豫罷了,如今顧氏已亡,確實沒有讓權兒再著男裝的必要了,二公子是個厚道人,他必然不會虧待權兒的,隻是……”

桓母邵氏長歎一聲,心中頗有些猶疑,當年之事雖過去已久,然而影響卻不小,這些年的小心翼翼,也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夫人何不問問小公子的意思?畢竟事涉小公子自己,夫人常說小公子聰慧,何不讓她自己來決定呢?”

“權兒嗎?”

邵氏眼神晦暗不明,幽暗的燭火搖曳浮動,劄紮機杼聲再次在寂靜的黑夜中響起。

桓權回到房中,並不急於歇息,換了身乾淨的褻-衣,靠在榻上,讀著莊子的《齊物論》,近來和謝弼相交,常會令她有所得,對於老莊之學又有了不少新的理解。

蘄茝在燭火下縫製著冬衣,如今雖還不過是仲秋時節,冬衣卻需要早早備下。

自當年桓太傅辭世後,桓氏一族的處境就遠不如之前了,二公子承襲爵位後,因為與當朝大將軍不和,被外放做官,小公子母子獨留京都,生活難免艱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