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很是疑惑,按道理來說自己不是啥壞人啊!
到底是誰在背後議論自己?
把樁基的圖紙畫好後,房俊繼續在圖紙下麵寫上說明二字!
寫完後房俊看著說明兩個字陷入了沉默!
字是真的醜,房俊擔心自己寫上去彆人看不懂就不好說了!
想想自己二十一世紀的科研人員,到了這兒居然要為字醜而擔心,那些有文化的房俊一點也不擔心,看不懂那就去好好看!
這是要自己造房子,要是看不懂天天拿著圖紙來問自己這個字是什麼字,那房俊覺得自己老臉估計都要丟完!
其實不是房俊寫不好,而是這時候的字體和後來的字體確實有很大的區彆!
古人造字遵循的是“造字六法”,也稱“六書”!
“六書”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六種!
而其實是四書,因為轉注,和假借其實是屬於用字的方法!
而四書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風,上下是也;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象形就是取外物的造型,描繪外物的形態表達字意!
指事造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 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大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減少筆畫或符號。
指事造字法比象形進了一步,但局限性也較大,因為許多事物不是用簡單的指示性符號能表示出來的。
會意是兩個獨體字的形式和意義組合起來合成一個字的造字方法。
形聲是指通過形旁(又叫形符)和聲旁(又叫聲符)來表達字義。咧如姐字女表意,且表聲,姐姐。
轉注就是把某個漢字的意思轉作其他意思。
比如“命令”的“令”字,即可當作“長官”之意使用,又可用來轉用稱呼像“縣令”那樣身居一定官職或地位的人。
假借就是沒有相對應的漢字的情況下借用相同讀音的其他漢字,比如“華”代表“花”!
……
時代在進步,造的字也越來越多,唐朝時期的字體是正體字!
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大量字體叫做俗體,俗字,也叫異體!
它是在1955年開始的文字改革,就把俗字叫做簡體,把正體叫做繁體!
當時合並了許多字,就比如以前“後麵”的後字其實不是後,而是後,也是經過這兩次文字改革後兩字合並,皇後的後和以後的後用做一字!
1955年那時候很多崇洋媚外的人,文字改革時期有許多這樣的人提出要廢除漢字!
責怪漢字不利於輸入,難寫,又難認,還占地方諸多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