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小福妃最新章節!
孟以求和盛齊是第一撥上癮的人,之後是自詡沉穩的孟丹隨,唐時玥又瞅了個時間,下了帖子給陳大亮和周仲朗,這兩人也是一玩就上癮。
但這一版總共就做了十套,送進宮裡四套,唐時玥這兒再一分就沒了,因為還沒發行,也不許送人,所以暫時還沒能火起來。
而且不出唐時玥所料,陳大亮倆人果然與許問渠一見如故。
三個人在莊子裡,泡泡溫泉論論文章,沒幾天就真的成了“好基友”,周仲朗還給她畫了一副她和兩隻滾滾在一起的畫,然後陳大亮做了首詩,許問渠寫字,三個人玩的很樂。
隻是在唐時玥的堅持之下,許問渠很屈辱的把這副畫命名為“玥家滾滾圖”。
唐時玥臭屁的叫人把畫拿去裝裱,覺得將來她可以名垂青史了……畢竟也是家裡養滾滾的狼人。
陳大亮是經曆過會試殿試的人,有時也會與唐時嶸兩人說說,不知道是不是得了他們的建議,許問渠隔天跟她說,想叫唐時嶸兩人去太學。
唐時玥不了解情況,叫過丁小眼來問了問。
大晏的最高學府有國子監和太學,國子監主要招收官僚世家貴族子弟,律“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孫、若從二品以上曾孫、及勳官二品縣公、京官四品帶三品勳封之子為之”,太學則是庶族平民子弟。同樣都設博士五人,掌教及助教若乾。
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國子監不管從師資力量,還是外部環境來說,還是要比太學好幾分的。
但要說事少,環境單純,學習氛圍濃,那就還是太學。
許問渠考慮的是太學,唐時嶸也讚同,被唐時玥一口給否了。
她跟她說:“阿兄,我覺得,太學的環境與當年的宗塾差彆應該不會很大,重複同樣的事情沒有意義,而進入國子監,你會因為舉人身份、貧窮、攀附、福娘娘,”她點了點自己的腦門:“種種原因,而受到關注、歧視甚至刁難。”
“我知道,”唐時嶸道:“所以我才說太學好,不是說那邊大多的人,都是一心向學的……”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說不好。我一直覺得,做學問和做官是完全不一樣的,才子未必是好官兒。現在你距離出仕隻差一步,現在的你,需要的是擴大交際麵,培養交際能力。哪怕你將來要做孤臣,你也要學會如何拒絕的吧?”
“我覺得國子監這種權貴雲集,而且大多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中二少年的地方,是一個‘煉心’的好地方。你缺少的是這方麵的閱曆,你要明白,每一份閱曆,都是永不會丟失的財富。如果你在這種環境之下,還能學出門道,不忘初心,那之後做人做官做事,就沒有大問題了。”
還是那句話,這個時代,不能跟信息爆炸的時代相比。
這個年代,沒有網絡,沒有電視,大家接受信息的方式,就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所以才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因為“圈子”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至關重要。
就好像她覺得當初的孟恣揚、如今的晏亭月,思想都很“宅鬥”,是因為他們蠢嗎?並不是,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就是這些,他們確實不“識”大體。
就像霍祈陽,他雖然隻有六歲,可是他小小年紀就見識過戰爭,經曆過生離死彆、貧窮和富貴,忠誠和背叛、腳下踏過千裡路,他所經曆的,也許比很多六十歲的人經曆的都多。
所以他才寫的出很多人寫不出的文章,除了技巧學識,還有閱曆見識打底。
而唐時嶸,他確實是會讀書的人,又遇到了明師,但也是因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考慮的多。
這些東西,從來不是偶然。
也所以,她覺得,他們去國子監,比去太學要好的多。
唐時嶸被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