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後話。
此時,因為佳德公主的事情,不少人猜到她們應該是得罪了晏時玥,都老實了不少。
隔了一天,霍祈旌就過來問她:“你要用晏允武嗎?”
信親王這兩個兒子,長子擅武擅兵,反倒叫允文,而次子是讀書人,反倒叫允武。
晏時玥問:“你覺得他人怎麼樣?”
霍祈旌道:“人不壞,博學聰敏,他過來找
我,說想參與商部的考試。”
她問:“他為什麼不考科舉?”
霍祈旌笑了笑:“十一叔如今要動,除非是嶽父或者我過去,但皇上顯然沒這個意思,那,十一叔應該就不會動了,那麼晏允文,很可能之後要接替父職,身為武將,這就是前程了,但允武擅文,留在那邊沒有什麼好發展,他自然隻有回來。以皇上對十一叔的信重,他求個前程不難,又何必科舉?”
晏時玥道:“可以,叫他過來找我,我跟他談談。”
晏允武再上門的時候,送上了一大盒珍珠,飽滿渾圓,極為難得。
晏時玥本來還想著安排他乾彆的,但一看這個珍珠,卻是心頭一動,然後就詳細的問了問雲平的
近況,得知那一處臨海,盛產珍珠,她就有想法了。
人工養珠。
宋朝時,古人就有人工養珠了,《文昌雜錄》中有記載:‘有一養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擇光熒圓潤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飼其開口,急以珠投之,瀕換清水,夜置月中,蚌蛤來玩月華,此經兩秋即成珠矣。’”
再把現代一些先進的方法揉進去,例如用蚌殼做假珠之類的,要養珠不難。
晏時玥轉頭就去找明延帝了。
明延帝聽她說了,就道:“你想叫允武去乾這件事?”
“不!”晏時玥叉著腰笑道:“我想叫晏允武和三兄一起去乾這件事兒!”
要知道,不止是信親王的駐地臨海,晏時葳的駐地也臨海啊!
她的想法是,讓晏時荼帶人去信親王那邊,讓晏允武帶人去晏時葳那邊,兩人都是晏家子孫,沾親帶故,又都有地頭蛇輔佐,可以良性競爭,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兩相勾結,中飽私囊,多麼好的局麵哇!
明延帝不由得點頭:“不錯。難得朕的玥兒能想的這麼周到。”
他道:“那你抓緊安排,你十一叔不能在都城久待,這就要走了。”
晏時玥應了一聲,趕緊叫了曲斯年,叫他準備好人員等等,然後叫了晏允武和晏時荼來,如此這般一說。
與此同時,吏部,晏時荼的升官文書和晏允武的授官文書也下來了。
同時,商部這邊的通行文書和晏時玥寫的養珠大法,也都給了他們。
因為都有自己人可以幫忙,所以他們需要帶的人並不多,也算是輕裝上陣。
信親王和世子,還特意過來謝了她一聲,這已經是比他們理想中更好的局麵了,畢竟要讓晏允武留下來容易,但要他得到重用,不閒散下去…就難了。
與此同時,晏時玥還安排了幾個商部的人和一批工匠,以及跟明延帝要的護龍衛和影衛,帶著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畫下的風帆戰艦圖紙,去慢慢的造船。
要知道,在她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裡,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海外!
養珠隻是一時心血來潮的念頭,造船,衝向海外才是她一直想要的!
也因為這樣,她真真的後悔,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她還沒來的及造指南針和六分儀之類的,隻能趕著造了,給他們送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