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信來說,連誘餌呂雉都早早的準備好了,不過就是將四下團團包圍,保證不管在任何的情況下都不會讓項羽逃脫!
韓信不是第一回指揮,一連串的命令下達,敢不聽令的真沒有。
劉邦和呂雉隻需要知道韓信的打法,呂雉讓手下的兵馬儘聽韓信的調遣,最後僅一句,“給項羽留個全屍。”
一代英雄,或許他並不在意死後如何,呂雉總是想給他留個體麵,就算是給他的妻子一個麵子。
“是。”呂雉若不吩咐也就罷了,既有叮囑,一眾人得令,韓信領兵而去。
擅長調兵遣將的人,這些年步步緊逼項羽,就差最後一招了,項羽對韓信來說同樣算是一個不錯的對手,因此韓信想親送他一程。
劉邦和呂雉雖然知道事到如今他們這一仗一定會贏,卻也一直都在等確鑿的消息傳來。
“報,元帥大捷,項羽自刎了。”功夫不複有心人,三天前韓信他們領兵而出,現在終於傳回了好消息。
“好!”焦慮的等了這麼多天,終於等到這個好消息,劉邦和呂雉都是大喜過望。
“恭喜漢王。”項羽一死,便意味著劉邦與項羽之爭以劉邦的勝利作為結局。
“夫人啊,咱們從今往後終於可以過上太平的日子了。”劉邦高興地走過去捉住呂雉的手,情真意切地望著呂雉。奮鬥了近二十年來,可算終於能過上太平的日子了!
呂雉滿心的激動都叫劉邦一句話說得忍俊不禁。或許對彆人來說,打敗項羽意味著君臨天下,從此大權在握,可是對劉邦來說,那不過是代表從今往後他能過上他想過的太平日子。
呂雉心裡雖然知道這離劉邦要的太平日子差得遠了,但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潑劉邦的冷水。“是啊,終於可以過上太平的日子了。”
從今往後,他們會以此為目標!
劉邦得到呂雉的附和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不過也沒有忘記了為這樣太平的日子在前頭衝鋒陷陣的人,大手一揮地道:“既得勝而歸,命三軍集合,我們開慶功宴。”
必須要慶祝!劉邦心下也有思量,借此機會,他得做些事,一些從現在開始就要做的事。
“夫人以為,我們這都城該定在何處?”劉邦同彆人說話或許得藏著掖著,麵對呂雉完全不需要。
“長安。”呂雉想都不想的回答。
劉邦對於這樣的一座古都啊也是仰慕已久,如今既然可以他來決定都城所建,長安這個名字的寓意又是極好的,讚賞的點頭,“不錯,長治久安。唯願天下將來能如此,也不負我們一生謀劃。”
呂雉知道,眼前的劉邦未必有逐鹿天下的意思,但若身在其位,他會努力的做好!
“我陪你。”呂雉的目的一向明確,她的性命,她的未來,她絕對不會交給任何人主宰。
大敗項羽大軍,項羽自刎於烏江,雖然劉邦大勝的時機比起曆史上記載的早許多年,大致結局是一樣的。
韓信作為元帥,指揮千軍萬馬於前,大破敵軍,也是他領兵馬包圍項羽,逼得項羽不得不自刎於人前。
“漢王,項羽死前隻有一個要求:願妻兒無憂。”隨韓信出征的人,自然都聽到項羽在最後提出的這點要求,也是希望眾人都可以遵守的承諾,“韓元帥答應隻要項羽自我了結,必保項羽的妻兒性命無憂。”
既然打贏了仗,慶功宴開起來,有些話也得告訴劉邦。
對於項羽的妻兒,很多人的想法很明確,他們想殺了項羽的妻兒,永絕後患。
“啊,既然是韓元帥答應的事,理當做到。我們既然能大敗項羽,難道會怕一個稚兒?”設宴而慶祝,眾人都在營帳前,每人都拿著酒杯,劉邦喝了幾杯,滿臉通紅的,看出來酒意上頭了。
在說到韓信答應項羽一事時,卻分外清醒的回答,一眾人聞之,心中的大石亦落下。
承諾,劉邦既然願意維護韓信對人的承諾,想來對他們的承諾必也會如約的。
“今夜不議他事,喝酒喝酒,一塊喝酒。”劉邦知道在場的人心中都有多少複雜的想法,可是今晚確實不是多議他事的時候。
一群人拚死一戰,終於把他們共同的敵人消滅。當然,各自都心裡有數,項羽的存在更多是因為讓他們無法安心,讓他們不安,為了避免將來有一天極有可能死在項羽的手裡,他們才會和劉邦聯手。
現在項羽死了,看起來好像他們心中的大石應該就此放下,畢竟劉邦看起來像是一個遵守承諾的人,連韓信答應下項羽想要保全妻兒的要求他都願意接受,之前為了拉攏他們,或多或少對他們的承諾,劉邦定然也會遵守。
宴過之後,大軍並未就此散去,呂雉和劉邦一道見了張良和韓信。
一個是智囊,一個是元帥,一文一武,劉邦和呂雉接下來要做的事,少了他們都不成。
“項羽死了,現在所有人都盯著論功行賞。”劉邦見人也不多說其他,僅不過說出所有人的心聲。張良一眼瞥過韓信,要說功勞最大的人非是韓信無疑,封王都夠的。劉邦卻把人喚過來,怕是有其他的打算。
韓信看向劉邦,劉邦何嘗不是看著他,“你我兄弟多年,你是知道的,我一向有話直說。這一回,我也希望你有話直說。”
顯然劉邦並不希望他們打下了天下,接下來卻是要他們相爭相殺。
“漢王坦誠,我也會坦誠。”韓信與劉邦作一揖,該放鬆談論的話題他們不會繃著,該正經聊的也不能當作笑話來聊。
劉邦點點頭,同韓信道:“依你的功勞封王給封地都是應該的。可是,王可以封,地不能給。”
此話一出口,張良腦中閃過無數的可能,自然是明白劉邦話中的意思的,但他最擔心的是,韓信以為如何?
封王要地,誰人不想為王,更有實權在握。自成一國,也就等於他是劉邦之下的一個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聽起來很動聽,可是你我今日之心能代表我們後世子孫之心?春秋戰國之亂,皆因諸侯紛爭而起,至周室無能,名存實亡。前車之鑒,該避之。一國之中,最忌國中有國。王可以封,但絕不能給地,由他掌管一州一地之民生軍事,令天下人不知真正的王是誰。”劉邦一個二十一世紀來的人,對於分封製的利弊豈會不知。
知,便該防之。也得坦然地告訴功勞最大的韓信。
“我不想寢食難安,更不想擔心會不會突然之間誰又起來謀反,趁我不備之時衝到我的麵前砍了我的腦袋。”劉邦將他心中所有的恐懼儘都道出來,並不曾有所隱瞞。
“其實我僅僅是想過過太平的日子,既然現在我贏了,也應該考慮為這天下百姓爭得太平的日子。如果韓兄弟願意,我這個位子可以給你,我也不要權勢封地,隻要往後能安安生生的過日子,都給你也無妨。”劉邦笑眯眯地說出一番話,目不轉睛地望著韓信,“若在其位,便要謀政,天下大亂之根本,民生不寧之根本,皆因兵權失於人。”
有了兵權,人的野心就會被養起來;有了兵權,就算他本身不願意多作為,他身邊的人也會攛掇他動;有了兵權,終有一日,他不反也會反。
“想治好一個天下不簡單,我現在和你們說清楚,就是希望你們能明白,若有彆的選,我是很想什麼都不管,就當一個富家翁。”劉邦想像那樣的日子,怎麼都覺得挺好的。
韓信看著劉邦,劉邦同樣也看著韓信,“你要是一時做不下決定,不如讓你試試?咱們兄弟,但凡誰能對得起我們一番努力,也能讓我們兄弟如願以償的過上太平安樂日子,誰當這個王都無所謂。”
張良從聽到劉邦說讓韓信試試開始,完全就傻了眼。王也是可以試試的當的嗎?劉邦知道自個兒在說什麼嗎?
“你若是想試試,不如就拿這一次論功行賞來試試。你是不知道,我這些天想得頭都要禿了,既不能失信於人,也不能給將來留下隱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今這天下想要成為王,成為這天下之主的人不在少數。”劉邦能走到今日的地位,在天下人看來更是一個榜樣!
多少人看著劉邦都會在想,這樣一個出身的人都能成為王,他們為何不能?
前撲後繼的人都會為了一個王位而爭,也就意味著劉邦安定了眼下還不夠,更得為以後考慮。一個不慎,極有可能他的位子都坐不穩,馬上叫人奪了去。
韓信想了想問道:“按功勞來賞不就好了?”
劉邦給了韓信一個你也太單純的眼神,“不畏生死,前線衝鋒陷陣的有功;調運糧草,以保三軍將軍無憂的人有功;如何權衡功勞的大小?”
韓信一頓,有些事不在明眼上,確實想要爭一個誰更勝一籌,又不是打架,打贏就算。
“你試試?”劉邦繼續說動韓信,叫韓信試試好了!張良的心懸了起來。
韓信擰緊眉頭細細地想了想,“聽起來很難。”
“原本就很難。用人做事,樣樣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以為當這人上人是幸福,有享之不儘的榮華富貴的人,怕是不知道,享受得越多,承擔的越多。除非你想當個昏君,不管百姓的死活,就為自個兒快活。我是不想成為這樣一個有負於天下人的人,你要是能狠得下心,大概看看項羽的下場,你想?”劉邦給韓信好好的分析起來,好叫韓信知道,身在其位有多少的身不由己。
當一個王,若為眾人之首,也就意味著接下來他要麼努力的做好,讓彆人沒有機會將他拉下馬;要麼,他也做好作死的準備,等有一日眾叛親離了,自然就是他命儘之時。
韓信細細一品,“還不如當大元帥。就算我做得不對,你在上麵盯著,總會指出來是吧。”
劉邦對於韓信捉住這麼樣的重點,幽幽地掃過他,一陣涼風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