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被人冷眼旁觀時的樣兒,呂公是經曆過的,呂澤和呂釋之也不是一無所覺的人。
倚靠彆人的一切,如何能沒有心裡準備,或許有一日彆人會毫不猶豫地從他們手中奪去這一切。
呂公終於沉著下來,呂雉提到他心中一直的痛,從前叫人輕視的時候他那時是怎麼想?
“父親當年之所以會把我嫁給漢王,一則是看中漢王將來有所作為;二則是想靠漢王將來帶動呂家。可是,漢王可以幫我們一時卻不可能幫我們一世。呂家若真想傳承百年千年,就得我們自己爭氣。”呂雉宛如當頭棒喝之言,僅為讓呂家的男人們都清醒過來,彆以為劉邦得了天下就等於他們呂家得了天下。
“你是在擔心將來漢王會忘恩負義嗎?”呂釋之聽來聽去的,終是捉住一個重點。
“我不畏。”呂雉卻搖頭。如今的她不畏於劉邦是不是會忘恩負義,這些年的經營下來,呂雉自問就算沒有劉邦,沒有呂家,她都可以在這個世上屹立不倒。
“我提醒父親和兄長的字字句句,皆是為了呂家,並非為我。如今的我早已經不是當年需要依靠父兄的人。我能領軍打仗,我能收納人才,這些就是我在這個世上立足的根本。”呂雉卻是打碎了呂釋之他們的以為,呂雉從前需要倚靠呂家,但從何時起她同呂家的關係已然倒轉,呂家的人都沒有察覺嗎?
想到這一點,呂雉心下一聲輕歎,顯得有些無奈。
很多事情就算呂雉想幫呂家,若是呂家沒有人真正的立起來,帶領呂家走一條他們真正能走,又能走得通的路,長此以往,呂家的所有優勢都將不複存焉。
可是聽在呂家男人的耳朵裡了,他們如何也想不到呂雉竟然早就不需要他們了嗎?被呂雉點破,這心裡的感覺複雜得難以言語。
“我想讓呂家好。”呂雉自知話說得太白,尤其點明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早就不同於往日,呂公也好,呂澤他們兄弟也罷,都可能一時接受不了。
呂雉一言道破,她會說得直白至此,是有一顆想讓呂家更好的心。
呂公一聲輕歎,女兒的格局早就不是他們所能比擬的,總不能因為他是當爹的就將女兒說出這些不中聽,卻是為呂家後世著想的話拋之腦後。
“你說的我會放在心上,往後會儘量依你所言而行。”呂公想通了,便寬慰呂雉,好讓呂雉放寬心。
呂雉跪立起,朝呂公作一揖,“父親,呂家能否隨王朝而盛;能否如劉家一般延綿;一切都靠父親。”
呂公沒想到呂雉如此的鄭重,微微一頓,最終道:“也靠你們。”
呂雉將她的情況說得很明白,此時的她和上輩子截然不同了,她已經不需要倚靠呂家,也不需要倚靠劉邦就能在這世上屹立不倒。
可是呂家呢?呂家必須要倚靠劉邦,也得倚靠呂雉。
呂公幾個字的意思僅不過是希望呂雉不要隨意的舍棄呂家,在將來的日子裡能幫著呂家。
“父親放心。呂家的繁盛也是我所願。”如果呂雉不在意呂家的話,自不必同呂公說起這樣的話,完全可以棄之不理,由著呂家自生自滅。她把最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無非想讓呂家可以進步。
呂公明白呂雉所表達的意思,看向呂澤和呂釋之道:“你們呐,從前你們是兄長,娥姁要多聽你們的;如今娥姁早不是當日的娥姁,遠見格局更不是你們所能比,你們要多聽她的。”
早就已經不年輕的呂公能看到劉邦走到今天這樣的高度,又見著呂雉自信洋溢的模樣,心中自是歡喜的。
可是將來的路長著,呂家的事最是讓呂公無法不重視,尤其在呂雉點出呂家的問題時,呂公不得不憂心。
呂澤和呂釋之或許看得沒有呂雉的長遠,但是他們還是相信呂公的。
父親既然有所叮囑,呂雉方才的一番話說來,他們真無法反駁,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呂雉走得太快,呂家就算再想拚儘全力的手追上去,已經追不上去了。
追不上去就放棄嗎?不,而是應該停下來,想想辦法怎麼才能追上呂雉。
如果呂雉前進的腳步代表著將來的王朝如何前行,那更是他們應該繼續追上去的。
“是。”明白這一點,呂澤和呂釋之都同時答應下。呂雉一怔,隨之卻明白了呂公的用意。如果呂家的興亡與呂雉息息相關,呂公乾脆將呂家全都交給呂雉,由呂雉帶領他們呂家走下去。
至於將來的呂家會變成什麼樣。呂雉既然能做到不靠呂家,不靠劉邦也能在這世上立足,難道有一個呂家完全聽從呂雉的調遣,呂雉會不要?將來的路,呂雉若不畏的走下去,他們呂家又何畏之?
呂雉對呂公的果斷也是佩服的。如同當年誰都不認同呂公將呂雉嫁給劉邦,呂公同樣一意孤行,就算是呂雉的親娘反對也沒用。
事實證明呂公在大事上或許沒有太多的遠見,也沒有安天下的本事,卻有識人之能。
能識得劉邦將來會飛黃騰達,也能識得將來的呂家若想如呂雉描繪的那樣隨著這個王朝延綿不絕,更或者就算一個王者覆滅了,他們呂家也會在。呂公願意賭一賭。
而呂公一向運氣不錯,畢竟將成為一個王者開國之君的男人正是呂公選定的女婿。僅此一點,有幾人能及?
呂雉也與呂公保證地道:“有我在一日,我會帶領呂家一日。呂家但若謹守我定下的規矩,我必令呂家將來再不為人輕視。”
“好。”呂公所要的大概也就是這般而已。
呂家,不管從前如何,將來一定要叫天下人都不敢輕視!
**
三日後,二月二十八日,劉邦在長安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大封功臣,更是公告天下改官製,實施三省六部之製。
至於立功之先前的諸王,王還是要立的,卻定下諸王長居長安,無封地而有俸祿的規矩。
自來王有幾個是沒有封地的,誰也沒想到他們這些王竟然成了隻有一個爵位的人!
“陛下。諸王的封賞是不是有誤?”之前一直著急想讓劉邦趕緊稱帝的人,現在看著劉邦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那叫一個威風。
雖然一群人心裡都鄙視劉邦一個無賴竟然都能成了皇帝,這會兒也得認一句,彆管從前是何人,穿了皇帝的衣裳那就是皇帝,想不認都不成。
結果他們剛拜完了劉邦,稱了這一聲皇帝陛下,他們等著劉邦論功行賞;畢竟先前劉邦都答應過他們了,肯定給他們留著王爵。
一群人喜滋滋的等著成為王,劉邦稱帝後,自然要封妻兒的,呂雉是名正言順的皇後,劉儀為長樂公主,劉盈為太子,劉太公那必須得是太上皇。
一家子封得七七八八,接著就到了功臣。
三省六部啊,那就把一個丞相變成了七個,蕭何是當之無愧的首相,誰都沒意見。
接下來一個個封官拜侯的,諸王聽得那叫一個急啊,恨不得捉住劉邦好好地問問,啥時候到他們這些王?
等啊等,終於是不負他們所等,聽著他們都成了王,心裡可高興了,劉邦雖然出身不怎麼樣,卻是一個說話算數的人,很好很好!
可是,有人發覺不對了啊!
王是封了,更是賞下了丹書鐵券,可以免死三回,這可是亙古未有的事。對一群也擔心劉邦卸磨殺驢的人來說完全就是極大的保障;結果再聽下來,留諸位於長安,俸祿幾何的報下來,馬上有人追問。
“諸位不是說隻要保留王爵其他都可以由朕安排?”劉邦努力的板起一張臉,斜眼掃過一群王。
啊,不能說一群,也就四個:翟王董翳、魏王魏豹、常山王張耳、衡山王吳芮。
這些原本都是項羽所封的十八路諸侯中的王,早早的和劉邦聯合在一起,一道幫著劉邦對付項羽。其餘的人,要麼是被項羽殺了,要麼是在項羽和劉邦打仗的時候被呂雉繞後滅了。
十八路諸侯,除了劉邦就剩下這四個。
劉邦答應過封他們為王,這真是履行承諾了。這些人自己說過的話總不會忘了?
忘是沒有忘的,可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劉邦竟然會鑽字眼啊!明明封王就可以得到王的一切,之前的王,誰聽說過空有爵位沒有封號的?
“陛下,自來都沒有王爵無封地的?”魏豹一個二傻子必須要把心裡話說出口,否則他也咽不下這口氣啊!
劉邦麵對這樣的質疑答道:“自來也無皇帝。規矩都是人定的,因時因地而製宜。魏王難道不記得朕問過你們兩回,你們果真隻要一個王爵,其他的都可以不在意。”
“當時的你們是如何答應下的?眼下是覺得朕對不起你們了?”劉邦心裡有想法,絕對是不能不問出來的。尤其當著那麼多人的麵,他更得把話說清楚,免得一個兩個都覺得劉邦是個言而無信的人,那可就太讓劉邦難過了!
“陛下,臣等沒有這個意思。”魏豹再蠢也斷然不可能當著劉邦的麵說出覺得劉邦對不起他們的話。可劉邦這字眼鑽得讓他們心肝直痛啊!
有個王爵有啥用,沒有兵,沒有人,那就是一個名號而已!
“陛下,是否可以換一換?”魏豹是怎麼想都不服氣,小心翼翼的想跟劉邦打個商量,怎麼才能讓他們手裡有封地,有兵。
劉邦聽著魏豹的話啊,心情其實真是挺好的。“魏王是覺得國家大事跟你在集市賣錢一樣,能討價還價?難不成朕得事事如你們所願,倘若不能如你們所願,你們是想造反不成?”
話啊,真是隻有劉邦能問出口,偏偏絕對沒有一個人敢答是。
“陛下,臣不敢,臣絕無此心。”天下的兵馬幾乎儘在劉邦手中,從前的十八路諸侯就剩下他們幾個了。最強悍的,不聽話的人全叫劉邦收拾了,要是他們敢不老老實實的當著這個王,來啊,瞧瞧劉邦的厲害。
劉邦連給這些王都沒有封地,其他各功臣也是同樣沒有的。
關於官製要改,就這郡縣之製,呂雉給劉邦指出,這都得重組。先前大秦劃分的時候都是按城池守衛而劃,若是一郡落於他人之手,想奪回來可不容易。
各縣各郡的邊界都得重新規劃,保證天子之令可以傳達天下各地。
根本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的劉邦聽著呂雉將細細道來,眼睛發亮地看向呂雉,直問呂雉是從何學來的。
呂雉確實是從彆人那裡學來的本事,這個人正是李初。
大唐的國土可比大漢要大得多,州、郡、縣的劃分,唐朝管起來可一點都不麻煩。好的東西彆管啥時候的,該用就要用,千萬不能遲疑。
劉邦把諸王拍老實,定下規矩他們從今往後無詔不得私出長安,便開始說起重組各州的事。
這些事趕在登基大典之前劉邦都和蕭何他們這些重臣討論過,都認為可行。
公元前204年,漢朝建立,這一年劉邦五十三歲,呂雉三十八歲。自此一個新王朝開始。
如何撫民安天下,令這個動蕩的了數百年的王朝可以蓬勃的發展,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成為他們首要的任務。
因劉邦不用分封製,異姓諸王被留京城,所有的兵馬都被劉邦統一收攏。天下久經戰事,又有誰願意再挑起戰事。
就算異姓王的兵馬中有忠於他們的,天下已經是劉邦的天下,百姓思安,縱然他們再挑起戰事,所從者甚少。
劉邦與民安息,以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又以蕭何與眾人訂下《九章律》為大漢律法之根本,取消秦法嚴刑峻法之則,以教化為重,刑罰為輔,寬柔相濟,嚴鬆相當,令百姓得以修養生息。
劉邦登基第二年,以令呂雉一並上朝,雖為眾臣抗議,然呂雉多年隨劉邦一道打天下,其功其德,天下皆有目共睹;不同意的人終被劉邦逐出朝堂,眾人就知道劉邦的決心。
呂雉上朝,劉邦以鬆,呂雉以嚴,夫妻一唱一和,用人以才,打壓貴族。
漢六年,劉邦和呂雉開科舉之製,以為大漢取才。大漢的朝堂,用人以才,而不以家世,令無數人前仆後繼為大漢儘忠。劉邦在位十五年,六十八歲而崩,天下皆悲。
太子劉盈繼位,以劉邦諡號為高皇帝,廟號□□,葬長陵。第二年太後呂雉薨,與劉邦同葬長陵。
劉邦與呂雉為大漢天下打下六百年的基業,開創一代盛世,為後世而敬仰!
高祖劉邦與後夫妻情深,共創大漢,禍福與共,生同床,死共寢,亦為後世津津樂道。
兩人大力支持女子經商為官,令女子不必再拘於內宅之中,讓女子的地位高漲,其後子嗣皆奉行兩人留下的遺命,不得壓製女子。
故大漢一朝,女子出將入相者不知凡之,劉家之女,大漢的公主,駐守邊關者數之不儘,亦令後世稱讚,向往。
劉邦不殺一個功臣,以令眾人都能壽終安寢,亦為後世所稱讚。隨著兩人的離去,屬於他們的故事都將記於史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