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徐福與八岐大蛇(2 / 2)

那些彪形大漢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都留下了被饕餮撕裂的傷口,脖子飆血,心臟被洞穿。

還有一些彪形大漢沒有被殺死,因為距離比較遠。

不過,這些雇傭兵的素質確實一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第一時間想的不是逃跑,而是把路澤飛給乾掉。

亢亢亢!

他們對準路澤飛,直接扣動了扳機。

麵對著槍林彈雨的傾瀉,路澤飛絲毫不慌。

魔瞳精準判斷了彈道軌跡,他的身形宛若蝴蝶一般輕易避開了子彈的進攻。

下一秒,路澤飛落地向前衝刺,饕餮無情地收割走了這些人的生命。

他眼神冷漠,揮劍的速度冰冷且迅捷。

與此同時,路澤飛的背後,隱隱約約有一輪巨大的黑日浮現。

在這種地形使用黑日,幾乎可以一瞬間將黑日的影響最大化。

樹木被攔腰折斷,地麵寸寸龜裂,那些來不及逃離黑日範圍的彪形大漢,被直接融化成了齏粉。

風間琉璃微微張開嘴,驚愕於路澤飛的速度和實力,他知道路澤飛很強,但是,他沒想到,路澤飛處理這麼多人,居然像是捏雞仔一樣簡單。

這些人不僅僅有熱武器,而且都是清一色的混血種。

可饒是如此,對方甚至是連施展言靈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要是今天沒事,路澤飛可能還會讓他們稍微施展一下,撿一點言靈碎片。

但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天叢雲劍,而且時間有限,他還有其他事情要辦,不能在這裡浪費太多時間。

所有的敵人都被路澤飛殺死了,血腥味彌漫了整個空間。

接下來的一路,路澤飛兩人沒有再遇到任何阻力與威脅,很快就來到了那個墓穴所在的地方。

那是一處巨大的空地,整個墓穴被掩埋在一片黃沙之中,那看上去神秘的地底,仿佛隱藏著秘密的盒子等待來訪者的打開。

路澤飛和風間琉璃兩人在那裡繞了一圈,突然間,有幾道黑影朝著路澤飛的身後撲來。

路澤飛早有警覺,饕餮瞬間將幾道黑影斬首。

風間琉璃和路澤飛兩人上前查看屍體。

這才發現,襲擊者,並非是人類,而是死侍。

但準確說不是死侍,更像是日本古老傳說裡的妖鬼。

“嘶?這到底是什麼?”

因為有了之前龍馬清漪的事情,二尾貓又這種生物是否真實存在,路澤飛從否定變成了懷疑。

“之前我看過一篇研究,就是說,我們日本神話曆史中出現的妖鬼,很有可能是混血種,或者是死侍,而很多妖鬼之所以不是人類的形態,可能是因為是其他彆的物種獲得了龍血,完成了生物意義上的進化。”

風間琉璃在路澤飛身旁說道。

路澤飛聽到這句話後,微微眯起了眼睛。

兩人繼續在空地上尋找著進入地下的入口。

而每走一段路,就會有妖鬼一樣的東西來襲擊他們。

“看起來,這墓穴裡麵真的有寶貝,這些死侍似乎是聽命於墓穴之中的某個存在,或者是某個指令,攻擊一切靠近這裡的人類。”

從目前的情況來推斷,這一次的收獲,多半是不小,當然前提是,兩人能夠活著離開這裡。

“不過,隻是天叢雲劍的話,怎麼會有這麼多死侍把守呢?”

路澤飛皺眉,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你知道,我們種花家有一個人,叫做徐福嗎?”

“路君,我曆史不好。”風間琉璃撓了撓頭。

徐福,是秦始皇身邊最得力的一個人,是秦朝著名方士。

他奉始皇帝之命,出海尋不死藥。

根據史料記載,徐福所到的地方,應該就是日本。

所謂東海有至寶,媧皇補天所留,十日盤於上,得知可長生不死,與天同壽。

這裡的東海,當時徐福所在的島國,就是日本。

當年的徐福,帶著一乾童男童女,以及始皇帝給予的玉盤,乘船出海。

按照路澤飛的估計,這個徐福多半也是混血種,而所謂的方士推演能力,可能跟言靈天演有關係。

畢竟,在龍族的世界,很多事情都必須要往混血種的上麵靠。

在進行推演之後,徐福找到了島國。

而據傳言,徐福在這裡,不僅找到了神器,還找到了青銅神樹!

要知道,世界的起源,世界樹,也是樹的形態。

這種巧合看上去沒頭沒腦的,但是很多時候,事情的真相往往都隱藏在細思極恐的細節中。

想到這裡,路澤飛的神情不由得再度緊繃了幾分。

而在這棵青銅樹下,徐福找到了一汪靈潭。

這靈潭,若是讓凡人沐浴,可使其脫胎換骨,延年益壽。

而如果是修士,或者說混血種在這靈潭中沐浴,可煉成仙體。

如果將這水潭中的水喝下,可百毒不侵,百病不擾。

徐福覺得,自己要找的,可能就是這個,隻是,徐福無法將這個潭水帶走,因為潭水一旦離開水潭,就會化作凡水。

後來,徐福索性也就不走了,直接在這裡建立了國度。

他在潭底尋到三塊礦石,一銅,一鐵,一玉,鑄為法器,這便是日本神話中三大神器的由來。

這當然隻是其中一個版本。

還有的版本說的是,這天叢雲劍,是須左之男在大蛇尾巴裡發現的神器,而八岐大蛇,應該也是一頭龍王,而龍王尾巴裡麵發現的武器,很有可能,是八岐大蛇的尾椎骨。”

事實上,八岐大蛇,是很多日本混血種的精神信標。

很多日本的混血種都自詡八岐大蛇的後裔。

就連蛇岐八家的命名,其實也跟八岐大蛇有很深的淵源。

所以,其實八岐大蛇的真正身份,至今也沒人知道。

路澤飛和風間琉璃沒有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既來之,則安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