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伏地,恭祝之聲回蕩大殿。
朱元璋望著眾人,那些曾經的同袍好友,如今已風流雲散。若他當年能再寬容些,今日留下的人或許會多一些吧?朱元璋心中暗想。
待朱元璋離去,群臣方起身。
退朝之後,朱標自然而然地與朱棣並肩而行,在眾多皇子中,兩人關係最為親密。因此,朱標並未將朱棣的失禮之舉放在心上,但朱元璋卻耿耿於懷,因為他想到了朱壽提及的未來。
倘若朱標真的遭遇不測,動手之人必是燕王朱棣無疑。然而,朱元璋此刻發現,秦王、晉王等藩王的實力同樣不可小覷。削一個藩或許會引起些許波動,但若同時削藩,則無甚大礙。
“四弟,父皇近日變化頗大。”朱標與朱棣低聲交談。
“嗯,按以往,父皇定會讓咱在京師住上幾年,斷不會動燕地的兵馬。”朱棣點頭讚同,這對敏感的政治動物已然察覺到朱元璋的意圖。
“看來北元已是強弩之末,北方駐軍確實過多。”朱標沉吟道。儘管軍戶製度堪稱良策,讓朱元璋豪言“養兵百萬,不耗百姓一粒米”,但這話顯然過於理想化。連年征戰,南方軍糧的調運量巨大。
“正是如此,我燕地百姓麵黃肌瘦。”朱棣深有感觸,他也希望北方駐軍能適當減少,這麼多張嘴要吃飯,一旦開戰,糧食消耗更是驚人。
“四弟,隨我來,給你瞧個寶貝。”朱標神秘兮兮地招呼朱棣,儘管朱棣一頭霧水,但仍跟隨而去。
太子東宮,南側一間宮殿,四周戒備森嚴,連東宮尋常仆役都不敢靠近。
南窗下,一排花盆格外醒目。此時正值閏四月,土豆苗已破土而出,這個時節隨便找個土坑都能發芽。
“大哥,你這兒的土似乎缺水了。”朱棣見土壤乾裂,便想幫忙澆灌。
“彆動,四弟,這是對比試驗,觀察這土豆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長情況。”朱標急忙阻止,這些都是朱棣辛苦培育的。
“對比試驗?”朱棣拗口地重複這個詞。
“對,是翰林劉學士告訴我的。”朱標點頭。這些都是劉三吾親赴朱壽處請教後記錄下來的,而後又傳授給朱標。
“什麼?兩分地能產五百斤土豆?那一畝豈不是兩千五百斤?”朱棣一聽土豆的產量,頓時坐立不安。
“大哥!見者有份,我燕地百姓已多年食不果腹,臨走前,你總得分我一些。”朱棣緊緊抓住朱標的胳膊,全然不顧自己身為燕王的威儀。
“你求我也無用,我手中就這麼點,剩下的都在劉學士那兒,基本都已種到田裡了。”朱標無奈搖頭。
“等秋收後,父皇定會賞賜諸位兄弟,少不了你的。”朱標安慰道。
“可我等不到秋天啊,我現在就去求父皇。”朱棣火燒火燎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