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壽正在廚房忙活著,朱元璋坐在八仙桌前,隨意地放下酒杯,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這些都是你教他的?”
李善長麵上泛起一絲微笑,輕輕搖頭:“那是他欠收拾了。”
朱元璋則悠然自得地喝了一口酒。“你舍不得。”李善長一句話就點破了朱元璋此刻的心思。
朱元璋的疑心病又犯了,開始懷疑自己的孫子與李善長這位老臣有勾結。
他並未反駁,確實舍不得動朱壽,甚至想將其捧在手心裡嗬護。他低聲說:“雄英跟他不同。”
作為朱元璋最疼愛的皇孫,他對朱雄英的了解遠超過其父朱標。
那件事過後,朱雄英的變化瞞不過朱元璋。因此,他沒有立刻將朱雄英帶回京城,而是封鎖了其死而複生的消息。
李善長聽聞此言,目光深邃地看向朱壽,原來朱元璋懷疑的是朱壽的身份。“罷了,罷了。”
朱元璋不願在此事上過多糾結。畢竟,朱壽獻上燧發槍和土豆,是為了他朱元璋,而非因其帝王身份。或許正因如此,雙方才能坦誠相待。
李善長為朱壽說好話:“少爺的確與眾不同。”
他又感慨道:“隻是老夫年事已高,無緣親見少爺口中所述的盛世景象。”
朱元璋眉毛微挑,淡然一笑:“看來你很篤定朕會讓他坐上那個位子。”
李善長急忙否認:“我從未說過這樣的話。”立儲之事他絕不會插手,如今他身為戴罪之身,已無立場可言。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著李善長,叮囑道:“既然貢鹽銷售漸趨穩定,就彆再讓朱壽親自去了,有空多教他一些律法、政務。”
朱壽在遷都問題上的見解令朱元璋頗為滿意,但遷都並非易事,首要解決的就是如何處置燕王朱棣,是轉移封地還是直接撤銷其封號,都需要深思熟慮。
此外,朱壽提到的南北差異問題,若非朱元璋英明決斷,如今北方恐怕還在沿用蒙古習俗。
“爹,這燧發槍真是厲害。”
人未到,聲音先至。
朱棣風風火火地闖進來,一手舉著燧發槍,一手提著剛獵到的野雞。“百步之外的野雞,一槍就倒了,隻是這東西明明像火銃,為何叫槍呢?”
朱壽聽見動靜,擦了擦手,從廚房走出來解釋:“因為燧發槍前端可加刺刀,近戰時也能當作短槍使用,避免淪為燒火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