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行的,但不能急於求成,而且如果實行推恩令,就不能限製宗親做事,甚至應允許他們做官。”
朱標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四,你有什麼看法?”
朱元璋轉頭問向朱棣。
“兒臣沒有意見。”朱棣雙手讚同,他哪敢有意見。
他本以為燕王的位置保不住了,現在隻是削藩,隻是推恩令,他已經很滿足。
五代之後大概也不用駐守邊疆了,無論如何,子孫平安總比以後餓死強。
“那就從燕地開始實施,親王俸祿五萬石太多,先減到一萬石,郡王減到兩千石。”
朱元璋一句話定了調。
“一萬石……”朱棣欲言又止,削藩他同意,但這實在太狠,直接削掉了八成。
“怎麼?有意見?”
朱元璋冷冷地問。
“沒有,隻是兒臣能不能用這一萬石換土豆?”朱棣小心翼翼地問。
“對呀,父皇,這事不急,等土豆培育成熟,以其產量,到時候用土豆作為賞賜,就如同削藩了。”
朱標突然意識到,土豆的產量若是普及,作為賞賜的糧食根本不值一提。
“不行,該減還得減,劉三吾那裡的土豆,要想達到能賞賜數萬斤,恐怕還需幾年,這幾年能省則省。”
朱元璋一旦下定決心,十頭牛也拉不回。
不過,土豆這東西確實是個好東西,難題迎刃而解。
“兒臣遵旨。”朱棣撇撇嘴,看來真的沒法了。
“行了,彆不滿意,北京的建設還要你這個燕王親自監督,到時候大運河等許多事情都要你來處理,到時候有的是賞賜。”
朱元璋又抱怨了幾句。
“兒臣遵命。”
朱棣這才露出笑容,看來父皇對他還算不錯,他也知道兩京製度的事情,另一京城的位置幾乎決定了他們藩王的地位。
沒選西安、太原和洛陽,而選了北平,本身就是對他的信任。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了朱壽一眼,卻沒說什麼,隻是埋頭喝著悶酒。
吃著朱壽親手烹飪的菜肴,卻被辣椒嗆得咳嗽了幾聲。
“你不回京嗎?”朱元璋忽然問。
“沒必要回去,回去隻會束手束腳,在外才能給爺爺、給父親最大的幫助。”
“那燧發槍有幾個問題是工部解決不了的,還有那些作物,劉三吾已經來找朕談了好幾回。”
朱元璋平靜地說出幾個問題。
朱壽明白,他是想讓自己進京。
“他們工部解決不了的,我也解決不了,槍管需要多次精細打磨,那些構造如果造不出,也隻能用老辦法鑄造模具。”
“劉爺爺種土豆,沒快速路可走,我已經把我種植的經驗都寫給你們了。對大明而言,讓百姓填飽肚子,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