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百官的俸祿,比十年前定的規矩削去的並不多,遠遠不如宗室削減得多,宗室的俸祿大多削減了一半以上,親王更是直接減少了八成。
對官員的處理,雖少,但也向宗室傳遞了一個信號,並非僅僅針對他們。
但這對基層官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年收入少了十石糧食,弄不好是要鬨饑荒的。
“爺爺,那我們簡單算一下,就拿普通七品知縣為例,每月俸祿七石五鬥,一年不過九十多石糧食,今年不是豐收年,壽州一兩銀子大約值四石糧食,一年七品知縣也就勉強拿到二十二兩半銀子。”
朱壽平靜地算出了這筆賬。
二十多兩銀子,連買五斤壽州貢鹽都不夠,在酒樓裡點一大桌菜倒是夠了。
“二十二兩銀子對普通百姓來說算是一筆財富,但對知縣來說呢?知縣手下還要養幕僚,養轎夫,養小廝,家裡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這點錢真的夠用嗎?”
朱壽問道。
“如果冒險一下,能得到比自己俸祿多幾倍的收入,放在麵前,爺爺你覺得會怎麼選?”
“明朝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貪官,爺爺你殺了一批又一批,可曾想過,有多少人是因為一時的偏差,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一連串的反問,讓朱元璋皺緊了眉頭。
“你的意思是我懲治貪官還懲治錯了?難道該看著那群老鼠一點點蛀空我大明的根基不成?”
朱元璋的語氣也變得嚴厲起來。
“懲治貪官沒錯,錯的是爺爺的天真。高薪不一定能保證清廉,但低薪肯定無法養廉,人性經不起考驗,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在誘惑麵前不動搖。”
“爺爺對貪腐絕不容忍,那些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他人饋贈的人,也等於把把柄交給了彆人。”
“這樣一來,要麼一起沉淪,大家都拴在同一根繩上,要麼就破罐子破摔。”
“爺爺你能保證,明朝官場上上下下,有誰是絕對清廉的嗎?”
朱壽步步緊逼,讓其他三人陷入了深思。
朱元璋臉色鐵青,硬是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我有什麼不敢的?”
“那就讓錦衣衛去查,從上到下,徹底查清楚,就像爺爺當年徹查胡惟庸案那樣。”
朱壽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他從李善長那裡聽到了胡惟庸案的另一個版本,但他並不想深究。
作為皇帝,集權是可以理解的,但雙重標準問題就很嚴重了。
朱元璋徹底無話可說,他敢下令查,但官員沒問題,能保證官員的家人沒問題嗎?家人沒問題,能保證仆人沒問題嗎?
這麼追查下去,很難不抓住點什麼把柄。
“壽兒,你的意思是,要恢複正常的俸祿?”朱標適時提出了問題,自己的父親和兒子都容易情緒激動,隻有他在思考解決方法。
“既然爺爺已經下了旨,就不能輕易更改,眼下之計,應設立一套獎懲標準,稱為‘養廉銀’,對在職期間有顯著功績且清廉的官員進行獎勵,這樣才能鼓勵官員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