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和朱元璋互相看了一眼,然後輕輕咳了一聲,笑著說:
“原本這次我和父皇就想帶你回京城,現在看來,又多了一個好理由。”
“沒錯,錢莊這事兒還是得交給壽兒管,我才能放心!”朱元璋笑眯眯地說,
“還有,你說要把錢莊的規矩寫進《大明律法》,除了你也沒彆人合適了,到時候你缺什麼儘管告訴我。”
朱壽斜眼瞅了老朱一下:“真的一切都行?”
“我還能騙你?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老朱拍著胸脯保證。
“那我想改革科舉,隻靠經義選拔人才,太片麵了。”
朱壽隨口一提,老朱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沒想到孫子會提這要求。
說到明朝科舉,不得不提八股文,雖然老朱不是發明者,但也脫不了乾係。
取消詩賦,單考經義,這是宋朝王安石變法的內容,說簡單點就是考試隻限儒學經典。
到了南宋,經義已經接近八股的初步形態,有了固定的格式,開頭有破題,接著是承題,然後是小講、大講、餘意、結尾這些固定的段落。
就像後來高考作文老師教的固定模板。
到了明朝,為了解決遺留問題,科舉體係變得更規範、製度化,這種趨勢愈發明顯。
當然,八股文的出現有它的道理,真正的人才不會被這些條條框框難住。
大明朝從科舉走出的名臣數不勝數,像於謙、張居正這樣的名人,都是八股文出身,也沒見他們的能力有問題。
但八股文這種潛規則一旦根深蒂固,那些想當官的人就很難接受新思想。
現在,改革還來得及。
“朝中人才濟濟,挑幾個用就是了。”朱元璋避開朱壽的問題。
開玩笑,科舉改革哪有那麼簡單?不然怎麼會停這麼久,直到洪武十七年才恢複?
“他們幫爺爺處理國事可以,但管理錢莊,遠遠不夠。”朱壽歎了口氣。
不是大臣們能力不行,而是他們接受新事物有限,而且曆來官員瞧不上經濟事務,更彆提他們會用心去學了。
“父皇,今年鄉試,不如也讓壽兒參加試試。”這時,朱標貼近老朱耳邊小聲提議。
朱壽也聽到了,他沒想那麼多,隻是拿這當擋箭牌,不願回京城。
老朱被朱標一句話點醒,既然壽兒想改科舉,就給他個機會,讓他知難而退也好。
老朱笑著拍拍朱標,不愧是他好兒子,想得周到。
“壽兒,爺爺答應你,今年八月舉行鄉試,你想招什麼人才,就另外出一份試題,成績不影響經義科,招人隨你便?”
老朱一笑,肯定有戲。
朱壽沒點頭,不明白爺爺和老爹怎麼一副吃定他的樣子,自己給的驚喜還不夠?
“爺爺,不是我不想回京城。錢莊這事兒重大,我在京城不可能麵麵俱到。我留在壽州做實驗,看看會遇到什麼問題,再想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