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規定是在大明王朝剛建立的時候,因為周圍環境逼得緊,不得不製定的一個保護國家安全的措施。
那時候倭國正鬨著南北朝打架,很多沒了工作的武士就開始沿著海邊搶東西。
而且在咱們東南沿海,還有很多以前張士誠隊伍裡的人跑到了海外,大明那時候最大的敵人是北元,根本沒空管他們。
結果弄得外貿沒法做,海上盜賊倭寇滿天飛,有的還膽大包天地攻打大明的地盤。
所以最開始,老朱這主意沒錯,甚至可以說是個妙招。
但後來這禁海的政策就變味兒了,管得特彆嚴,不光造船規矩多,私自出海就跟當海盜一樣,都是死罪,還硬把沿海的百姓往內陸搬。
這麼一來,海邊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逃跑去海外,或者乾脆投奔海盜的人數不清。
更麻煩的是,以前和大明關係不錯的東南亞那些國家,也不能再來炎夏做買賣了。
要不是後來朱棣派鄭和去西洋溜達了一圈,那些小國可能早就自立門戶了。
“我覺得啊,堵不如疏。”朱壽出主意說。
“咋個疏法?”老朱就等著聽這個呢。
“爺爺你想想,為啥下了那麼多命令不讓沿海的老百姓跟外麵勾搭,卻總是禁不住?我記得你這禁海的命令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是因為活不下去了?”老朱皺著眉問,不然他還真找不出其他原因,他定的懲罰已經夠狠的了。
“老百姓嘛,靠著山就吃山的,靠著海就吃海的。海上的確不像田裡那樣豐收,但曬曬鹽、打打魚,也算穩當,真活不下去的早反了。”
“那又是為啥呢?”
“為的是好處。以前有個大人物說過,隻要有十分之一的利潤,這事兒就會有人乾;有三成就更活躍了;五成就敢冒大險;到了十成,什麼法律都不管了;要是三倍利潤,犯啥罪都敢了。”
朱壽把《資本論》裡的話改了改,就這麼說了出來。
“那還是商人搗的鬼?”老朱眼裡全是火氣。
“爺爺,你抓錯重點了。”朱壽笑眯眯的。
老朱心眼實,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整治那些商人。
“錯了?不是商人搗的鬼?”老朱有點迷糊。
“算是也不全是,爺爺你應該盯著那巨大的好處。大明禁海,那些人連命都豁出去往外跑,說明有錢賺,那為啥我們大明不能自己賺這份錢呢?”
朱壽笑著說。
“倭寇到處亂竄,吃虧的隻會是大明。”
老朱知道朱壽心裡打的什麼算盤,但也冷靜地提醒。
“爺爺,現在的大明還是剛建那會兒的大明嗎?”朱壽笑著問。
“當然不是。”老朱挺起胸膛,這二十年,雖然他也走過彎路,但現在北元被打趴了,大明已進入安定階段。
“那乾嘛要怕小小倭寇?”
朱壽反問。
“可他們是隱患,況且胡惟庸還勾結倭寇,想亂我大漢江山。”
老朱皺眉,覺得這小子太小瞧倭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