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微臣有個想法。"
"把士兵們的家人全接到蒙古來,免費分給他們田地。"
"雖然……草原上沒啥肥沃的地能種,但他們可以靠放牧過日子。"
朱棣聽了,點點頭。
蒙古草原,地方大,人少。
才幾百萬人,而大明朝,人口數千萬呢!
想到這兒,朱棣點了頭,說:"行!那朕這就下旨意!"
……
幾天後,各地的衛所都收到了命令。
十萬大軍帶著各自家人,總共三十萬人,慢慢往蒙古出發!
同時,這時候修鐵路的速度慢下來了。
昆侖奴不需要那麼多了。
朱壽索性讓昆侖奴去修城牆。
在已經占了的地方,重新建五座城!
離隧道十裡外,建個小城,以後主要搞采礦。
畢竟,離山這麼近,這裡除了石頭,煤也不少。
邊境建個甕城,做軍事指揮部。
其他三座城,四麵八方各一座!
圍著這四座城,慢慢往外擴展,一點點把蒙古吃掉!
除了士兵的家屬,朱棣還下令,從國子監調些人來,全國招五千教書先生,一起到草原。
每座城,建十個私塾。
另外,偏遠地方也要建學校,免費教書。
教他們漢字。
朱壽打算,一年內讓蒙古小孩上學的比例到一半。
等這批孩子長大了,局麵就穩了。
一個月後,漢族移民絡繹不絕。
現在,草原上的漢族移民已經超過五十萬了!
當然,裡麵有十萬是兵。
朝廷開始向蒙古收稅。
還是按大明的規矩,收十分之一。
三個月後,學校都建好了,蒙古的小孩開始上學。
上學,是硬性要求。
小孩子必須學習!
讓朱壽意外的是,他原計劃上學比例到一半就行。
沒想到,竟然高達驚人的百分之七十!
現在,大明管的這片,總共有三百萬人,未成年人有五十萬。
這五十萬人裡,大多數已經開始受教育了。
不過,大明派來了五千教書先生。
一個先生教十個孩子,太浪費了。
一個先生教三十個,還綽綽有餘。
於是,朱壽又下令,在蒙古建成人學校,還是免費教育。
教他們認字讀書啥的。
計劃是一年後,讓蒙古的識字率達到百分之十就好。
畢竟現在還是農耕社會,還沒完全進入工業時代。
所以,教人認字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教他們愛國家,教他們漢文化等等。
為此,朱壽甚至建議改曆史書。
當然,也不能改得太離譜。
隻要讓蒙古人覺得,他們也是炎黃子孫!也是華夏民族就好!
不過,朱壽還留了個小心思。
他說所有黃種人都是炎黃子孫!
為啥這樣做?
因為,朱壽能預見到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