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虎官狼吏(1 / 2)

聊齋說書人 沒毛的橘子 7321 字 11個月前

獵戶們上前觀察狐狸洞的走向,所謂狡兔三窟,狐狸更甚。

縣太爺和齋圖等人則在樹蔭下看著他們乾活。

齋圖走的累了,索性坐在樹蔭下,嘴裡叼根嫩草,百無聊賴的看著天空。

縣令焦急地看著亂墳崗,此次在他治下發生這麼大的命案,若是無法迅速破案,恐怕日後升遷無望啊。

幸好有個一得先生口口聲聲說是狐妖作祟,若是能捉到狐妖也就罷了,若是捉不到,那就休怪本官無情了!

初夏的風已是十分燥熱,縣太爺拿著毛巾擦了擦額頭的汗,發現齋圖毫不在意的在乘涼。

“先生似乎胸有成竹?”

縣太爺閒來無事也開始跟他搭話。

“非也,隻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捉狐狸的事齋某可是幫不上忙,隻能在這吹吹涼風咯。”

齋圖乾脆直接靠在樹上閉目養神。

“若是墳下無狐呢?”

“若是無狐,大人是不是就要抓齋某回去交差了?”

縣令被說破了心思,頓時有點語塞。他本來就認為齋圖就是最大的嫌疑人,如果找不到彆的線索,肯定是要抓齋圖過堂的。

“嗬嗬,一得先生說笑了。本官辦案向來是公正無私,若無實據,必然不會輕易抓人。”

閒來無事,齋圖又睜開眼睛仔細的打量這個縣令。

縣令略顯矮胖,臉微圓,眼睛有點小,看著真不像什麼好人。

齋圖一般不以貌取人,但是對於封建社會的官僚,當代影視作品給他的印象太深了。

“說到公正無私,鄙人這裡倒是有個小故事,不知道大人要不要聽?”

縣令看遠處還在挖土,也無甚事情,於是也蹲坐在地上乘涼。

“一得先生且說,聽說先生的故事都是狐精鬼怪,甚是奇異,本官也想聽聽。”

齋圖把嘴裡的草吐在地上,開始說道。

“這是兩個小故事,一個是虎官,一個是狼吏。

虎官說的是曾經有一個縣官,貪得無厭。辦案隻講利益,不求真相。

一日,張某和王某兩富商因為商賈之事鬨上縣衙。

大人就問‘可有狀紙?’,堂下二人均表示有狀紙。

於是差役命二人先後呈上狀

紙。縣官一看,張某呈上的是一張一百兩的銀票,王某呈上的是一張一百三十兩的銀票。

於是將兩張‘狀紙’收入懷中,直接判張某有罪,要向王某賠償。

張某大喊‘冤枉啊,小人的狀紙可是有十分道理!’

縣官嗤笑道‘彆人的狀紙可是有十三分道理!拉下去打二十大板!’

大人,不知道這故事有幾分道理?”

縣令一聽,原來這齋圖是在諷刺他們當父母官,不由得氣的滿臉通紅。

不過他自認為官清廉,沒有收受過什麼賄賂。

“一得先生,你這故事有失偏頗。我們當父母官的,皆是以百姓為重,同僚中雖有害群之馬,但也不可以偏概全。”

齋圖看縣令已經氣的渾身顫抖,又努力裝的氣量非凡,不與自己一般見識的樣子。

想來這縣令為人尚可,於是繼續說下一則故事。

“大人為官清廉,在下佩服。不過大人可知為何做官者為政清廉,但罵他們貪官的大有人在?”

“這……是不是有心懷不軌者煽動百姓?”

齋圖這句話讓他是真的心有感慨,他自認為官清廉,儘心儘力。可是卻也經常聽到百姓咒罵官吏。

“非也非也,下麵這個故事叫狼吏。

話說鄒平有個姓李的進士,做官廉潔賢明。

一日,一富人被人羅織一些罪名而送官究治。

上堂之前,門役嚇唬他說:‘大人想索取兩百兩銀子,你要趕快回去措辦。不然的話,官司定是要輸的!’

富人害怕,但是也有些狐疑,怕是門役騙他,因此隻答應給一半。

門役表示,一百兩恐怕不行,不過可以等到聽審時,讓富人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為他求情,看看大人允不允許。

過了一會,李大人開始審案。

差役心知李大人不吸煙草,故意走到近前,低聲地問他要不要吸煙。

李大人搖搖頭表示不吸。

差役便走到富人跟前說:‘我才稟報說你出白銀一百兩,他搖頭不答應,這是你親眼見到的!’

富人相信了他的鬼話,答應給二百兩銀子。

差役知道李大人愛喝茶,又靠近問道:“衝點茶吧?”

李大人點點頭。

差役又到富人跟前說:‘成了。老爺點頭同意了,你

親眼看見了吧!’

後來案子結了,富人果然無罪釋放。

這位差役不但收到二百兩銀子,還得到富人額外的謝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