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崔家,梁山聚義!(2 / 2)

要知道無論是金朝人還是蒙古人,他們來搞屠殺的唯一目的就是殺老百姓,震懾當地的世家大族,讓世家大族替他們繼續管理老百姓。

而朱標不一樣。

朱標的目的就是殺世家大族,安撫老百姓,讓老百姓知道自己被壓迫了。

山東的讀書人世家們還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

真是奇了怪了。

萊陽城外。

三十裡處有一家崔家莊子。

本地的崔家乃是赫赫有名的望族,早在金國時期就是第一批投誠金國的讀書人。

還在金國朝堂上曆代作漢官。

甚至祖上能追溯到崔叔,這五姓七望!

蒙古人來了之後,他們又投降蒙古。

得益於元朝忽必烈定下的兩稅法,這批山東世家們甚至過得比之前還要更順暢了。

後世那幅赫赫大名的孔子金錢鼠尾畫像,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不要說他們不要祖先。

隻要有利可圖,這群世家大族連自家祖宗都能賣出去!

崔家莊子之中。

此時已經吹角連營。

萊陽地界大部分地主豪強,多聚集在崔家莊子裡。

原因很簡單。

因為崔家莊子是個地理要道,正好修建在兩山夾一溝的地方,隻要將這裡守住,就能確保有一番自己的天地,外麵的人永遠也打不進來。

人一多,崔家莊子裡麵的事情也多了起來。

山東這地方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盛產好漢。

從三國時期的關二爺,再到梁山泊一百零八將。

隻要振臂一揮,有的是人願意起來造反。

當然這些造反的人也有一個特征,隻招官府的反,不造世家大戶的反。

梁山泊那種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是隻能在演義中看到。

尋常情況下。

僅僅宋朝記載的十幾次山東造反,都是將矛頭對準了朝廷,然後割地稱王,團結世家大族,繼續魚肉百姓。

如今也是同樣。

崔家莊子裡聚集著附近幾十公裡衝過來的好漢,一個個好漢壯丁,膀大腰圓,再加上又有足夠的糧食,這些人吃的腦滿腸肥。

每天都是白花花的糧食賬出去,搞得崔家老太爺,滿臉憂愁的看著這一幕。

望向身邊自己的繼承人,崔家大公子,顫抖著說道,“兒啊,咱們這麼跟朝廷作對,怕是沒有好下場啊!”

崔家大公子崔旺,滿臉凶戾之氣,“附近百裡的好漢都已經來了,一定要讓那賊太子喝上一壺!”

“聽說他在城中大肆殺略,比蒙古人還要不堪,而且廢棄儒家經典,冒天下之大不韙!”

“我看這朱明天下是長久不了了!”

“咱們也必須得早做打算,萬一起兵的晚了,讓彆人搶占先機,豈不悔哉?”

聽見這話,崔老太爺欲言又止。

人家起兵造反,都是圖個晚,曆史上無數次教訓已經證明了,陳勝吳廣倒是起兵的早,可哪有他們半點浪花?

自己這兒子怎麼還趕早了呢?

崔老太爺望著自家兒子,深深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血脈沒傳遞到位。

按理說我家藏書也不少啊,怎麼就讀出了這麼個玩意兒來?

不過這些話他也不敢說。

因為自家兒子考科舉考了十幾次都沒考中,可能天生就不擅長讀書,所以對朝廷恨上了,搞得崔老太爺如今對前途無比的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是好。

況且如今崔老太爺已經九十多歲了,根本管不住這年輕人。

已是老眼昏花,隻能聽之任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